眾所周知,去年在經歷了一場特殊事件之后,給全球經濟造成了難以想象的沖擊,歐美經濟已處于長期負增長以及衰退之中,失業人數也暴增至歷史最高水平。但令人感到驚喜的是,中國經濟卻是這邊獨好。除了第一季度的GDP增速為負之外,接下來的三個季度,我國GDP增速全國為正。中國成為了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同時,2020年中國經濟總量達到美國的70%。
就在不久之前,國家統計局對外宣布,2020年國民經濟穩定恢復,主要目標完成好于預期,經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01.59萬億元人民,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早在2019年之時,我國人均GDP就突破了1萬美元。按照年平均匯率折算,均為7萬元人民幣。另據預測,預計到2028年,也就是7年之后,中國經濟總量有望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與中國GDP突破100萬億人民幣相比,美國經濟就遜色不少,2020年美國GDP非但沒能增長,反同比萎縮了3.5%,目前GDP總量為20.9萬億。相比較2019年,美國GDP但沒能實現正增長,反而還倒退了。
中國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績,主要是率先走出特殊事件的陰霾,經濟發展又重新回到正軌,而世界上的多數經濟體卻無法在短期內擺脫特殊事件的影響,經濟出現明顯衰退就在所難免。對于2021年中國GDP的增速預測,世界銀行、摩根大通、德國商業銀行分別預測值是7.9%、8.7%、8.2%和8%。
實際上,即使是在去年經濟形勢比較嚴峻的情況之下,我國在各個經濟領域都獲得了明顯的進步:
第一,經濟實力明顯提升,社會生產達到新水平。雖然受到去年上半年疫情的影響,2020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還是達1.33萬億斤,再創新高,已經連續6年保持在1.3萬斤以上,持續位居世界第一,基本滿足主糧的自給自足的要求;
同時有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業增加值預期連續11年達世界第一位;高鐵營運總里程達3.8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超過15.5萬公里,5G終端連續數年超過2億,均居世界第一。由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化技術快速發展,我國在多個科技領域已經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
第二,雖然2020年我國消費支出占GDP數據有所回落,但是,消費仍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受到特殊事件影響,但2020年最終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仍然達到54.3%,這已經是取得了近年來的較高水平。據悉,2013年至2019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0%,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消費將成為我國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
此外,進出口貿易情況也要比預期要好得多。2020年,在全球貿易和跨國大幅萎縮的背景下,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32.2萬億元。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增長1.9%,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更加鞏固。同時,實現利用外資近1萬億元,增長6.2%。我國目前對外經濟開放水平還在繼續提升。
第三,2020年國內有更多的老百姓完成了脫貧致富。2020年,國內有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萬元,比2010年時足足翻了一番。我國已經基本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再看保障情況,國內基本醫療險覆蓋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覆蓋近10億人,建立健全了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人口最多的保障體系。
盡管去年發生了特殊事件,但是我們國家還是保持了經濟正增長的速度,這要比歐美國家深陷經濟衰退之中,要好得多了。更難能可貴的是,我國在去年糧食、工業產品產量、制造業增加值、高新科技等領域還有較大的突破。當然經濟的正增長與消費、出口的穩定也是分不開的。相信今年國內經濟還能保持目前這樣良好的發展勢頭,那么國內經濟繼續保持穩定增長還是可以預期的。
上一篇:盲盒的“盲”帶來的問題不容忽視
下一篇:茅臺股價再跌破2400關口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