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港機龍頭、世界自動化碼頭建設領導者——振華重工發布重磅消息,振華重工已與上海人工智能企業西井科技,以及某國際航運巨頭,三方聯合打造港口真正意義上的人工智能無人跨運車。
同時,受到了解放日報的報道
(《解放日報》2018年1月15日報道)
全球超半數集裝碼頭使用跨運車
集裝箱跨運車(container straddle carrier),是一種在集裝箱碼頭前沿和庫場之間搬運及堆碼集裝箱的專用裝卸機械,簡稱跨運車。
跨運車的優勢在于機動性強、作業靈活,可一機完成多種作業,包括自取、搬運、堆垛、裝卸等,可自行抓取并運走集裝箱,無需準確對位裝車,可充分發揮裝卸船設備的作業效率,減少碼頭對其它港機設備的需求數量,節能環保、維護成本低。
據悉,全球現有1000多座集裝箱碼頭,超過半數的海外集裝箱港口在碼頭水平運輸環節使用了跨運車。可以說,跨運車在國際港口行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國外一些自動化碼頭,更是普遍使用自動化跨運車來提升安全標準和作業效率。
人工智能與港口自動化擦出“火花”
振華重工是全球最大的港機制造企業,西井科技是上海本土人工智能企業,再加上全球最著名的航運服務商。大家難免會好奇,這三家企業為何會聯手打造無人跨運車?
眾所周知,振華重工的港機設備全球市場占有率已經高達80%以上,產品遍布全球99個國家近300個港口,連續19年占據市場份額全球第一,并已建立起自動化碼頭的全球領導者地位。
西井科技,作為將類腦人工智能的研發成果應用落地于港口行業的先行者,WellOcean智慧港口系統得到了行業認可,并在行業內有一定品牌影響力。
第三家企業作為全球最著名的集裝箱航運公司,長期與振華重工務實合作,并積極參與上海航運中心建設。
三方正是有著上述種種的機緣,才展開了這段合作旅程,共同探索無人駕駛在跨運車領域的可行性。
成功在碼頭完成多次實測
經過三方的共同努力,一次次的創新思想的碰撞,目前一輛10多米高的無人跨運車,已成功在某碼頭完成了多次實際場景路測,達到了預期效果。
據聯合研發團隊介紹,該無人跨運車無需事先埋設磁釘,依靠人工智能技術,即可實現自主定位、自主導航的無人駕駛決策,不但可以自動規避障礙物,還可以做出減速、剎車或繞行等遭遇突發狀況的各種決策。
同時,無人跨運車可根據碼頭實際路況,自主規劃出集裝箱水平運輸的最優駕駛線路,更適用于碼頭這種特殊的封閉場景決策,未來將實現碼頭從岸橋到堆場的真正無人的高效智能化水平運輸作業。
也因此,三方的強強聯手,在人工智能的無人駕駛領域,將直接改變目前現有的碼頭水平運輸作業,真正解放碼頭勞動力,降低物流領域對勞動力的依賴,同時將碼頭的水平運輸效率至少提升50%以上。
降本增效,這意味著,更為智能的無人駕駛跨運車,未來在港口的水平搬運市場將大有作為。
“一帶一路”,首現“智”的輸出
2017年是人工智能“應用元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戰略規劃。
2017年11月,上海市政府也發布了《關于上海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 形成應用驅動、科技引領、產業協同、生態培育、人才集聚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體系,而其中首要的就是應用驅動。
同時,在 “中國制造2025”時明確提到“創新驅動”和“智能轉型”的概念,明確到2025年,掌握自動駕駛總體技術及各項關鍵技術。
作為自動駕駛領域的細分落地,振華重工將無人跨運車打造成為世界港口智慧化標桿產品,正是從港口行業迫切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人力成本和提升作業效率的實際需求出發,真正體現了人工智能與港口行業的完美融合,推動類腦智能港口行業應用的產業化進程,
在“一帶一路”國策之下,振華重工在海外碼頭的設備訂單將持續不斷增長,未來無人跨運車不僅可應用于中國港口,還將服務更多的國際港口,無疑將彰顯中國在智能制造領域的真正實力。
(來源于:上海港口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