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他嗎?
那個目標是“中科大”,在高考考場上奮戰了16個年頭的廣西考生唐尚珺。他的故事,曾是一本厚重的、關于執著的“人生小說”。
而最近,這本小說翻開了新的一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1月9日,唐尚珺發布視頻,正式介紹了他身后的“我們的團隊”——兩位校友。視頻里的他,語氣平和,宣布每個周末將在直播間與大家見面,分享“大學有趣的學習和生活”。
與此同時,他的抖音櫥窗里,整齊排列著92件商品,從抽紙到垃圾袋,都是最尋常的生活用品。
這一刻,一個爭論了多年的故事,忽然有了一種全新的、讓每個普通人都能心領神會的注腳。
曾幾何時,唐尚珺是一個絕對的“孤勇者”形象。他的世界很小,小到只有一次次奔赴的考場;他的目標很大,大到要用整個青春去填滿。
我們圍觀他、議論他、敬佩他或是不解他,本質上,是因為他活成了我們不敢活的樣子——一種對理想極度純粹、乃至不計成本的堅守。
但“我們的團隊”這五個字,輕輕地為那個悲壯的故事畫上了一個句點。
這不再是“一個人的史詩”,而是一次“一群人的創業”。變的何止是身份,更是他與世界相處的方式。過去,他用考卷和分數回應所有的質疑;如今,他選擇打開門,組建盟友,用直播和分享,與真實的生活握手言和。
這不是一種“墮落”,而是一種溫柔的“落地”。
有人或許會嗤之以鼻:“折騰了半天,最后還是帶貨了?”
但請你仔細看看,他帶的貨是什么?不是高奢名表,不是成功學課程,而是抽紙、垃圾袋。這些微不足道的商品,恰恰是構成我們瑣碎日常的基石。
這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耐人尋味的反差:一個曾經懷揣宏大理想的靈魂,最終將腳步落在了最具煙火氣的人間。
這像極了我們大多數人的人生。
我們誰的書架里,沒有一本蒙塵的《海子詩選》,代表著年少的文學夢?誰的硬盤里,沒有幾個半途而廢的PPT,紀念著曾想改變世界的創業激情?當年的我們,談理想,論存在,目光炯炯;如今的我們,比價格,搶紅包,精打細算。
唐尚珺的直播間里,賣的或許不只是紙巾。他賣的,是每一個“前理想主義者”為生活“續費”的憑證。
我們轉發他的視頻,討論他的近況,或許正是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從“仰望星空”到“打理人間”的轉身。那種轉身里,有無奈,但更多的,是一種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選擇積極面對的勇氣。
所以,不必再爭論那16次高考值不值得。那是他獨特人生軌跡的一部分,已成過往。
值得關注的,是他如何書寫未來。他選擇分享大學生活,對于無數家庭而言,或許是一種褪去濾鏡的、珍貴的真實參考。他的團隊嘗試,更是一次值得鼓勵的社會實踐。
從理想的云端安全“降落”,在現實的土地上踏實地走,這需要的智慧和勇氣,遠比固執地停留在原地要多得多。
祝福唐尚珺,終于找到了與夢想和生活和平共處的方式。
也祝福每一個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努力尋找平衡的我們。畢竟,人生的考場,從來不止一個。能夠經營好具體而微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種了不起的成就。
下一篇:最后一頁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