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表演與儀式排練相繼從場外轉入場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旭澤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柳誠
十五運會開幕式的各項排練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排練分為儀式環節和文體表演環節兩個部分,9月1日起文體表演環節已從場外排練轉入場內排練,而儀式環節的場外排練也已順利完成第一階段,9月19日起轉入開幕式主場地開展場內排練。這標志著十五運會開幕式儀式和表演工作全面進入“沖刺期”。
場外排練扎實有序
轉入場內打磨細節
儀式總導演王立媛介紹,目前所有參與儀式環節的演員已對動作流程和節奏形成扎實記憶和團隊默契。從9月19日開始,儀式環節排練將進入開幕式現場,以“現場合成為主線、場外精磨為補充”的雙線并行模式推進。
場內排練將重點聚焦“空間適配、環節銜接、多元素融合”,確保燈光、音響、視效與演員動作無縫對接;場外則同步開展“細節打磨專項行動”,針對表情管理、動作力度、應急反應等隱性細節進行提升訓練。
平均年齡18歲
“雙奧”訓練標準
儀式演員團隊主要由引導員、儀式標兵和旗幟標兵組成,分別遴選自華南農業大學、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和廣東藝術職業學院,平均年齡僅18歲。
儀式導演王聰表示,“一個八拍動作反復十幾遍是常態,尤其在高溫天氣下,體能和專注力都面臨極大考驗?!辈簧賹W生在宿舍加練動作、對鏡調整微笑,甚至逐幀復盤視頻,精益求精。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引導員吳佳聰表示,挺拔的身姿背后是責任,穩定的步速底下是默契,而持續的微笑本身就是一種力量。
儀式標兵需持續舞動25分鐘以上,隊形變換與動作角度精確至具體度數;旗幟標兵則對標“航空級”安全標準,揮旗動作要求“零誤差”。來自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的旗幟標兵陳繼棟說:“手中的旗幟絕不只是一面道具,它象征著榮譽與責任,更是全運精神的生動體現。”
本次引導員訓練由曾參與北京2008年夏季奧運會及2022年冬奧會開閉幕式引導員訓練的專家汪桂花、謝珊珊擔任導師。她們借鑒“雙奧”成功經驗,制定科學訓練體系。
“從熱身動作開始就專門設計,為了在開幕式舞臺上能完美呈現?!蓖艄鸹ㄕf。行進姿態、舉牌高度、轉彎角度,每一處細節都須統一按“雙奧”標準?!拔覀円宫F的,是既有大國禮儀風范,又有激情活力、青春洋溢、自信真實的中國青年形象?!?/p>
多元文化交融
展現灣區風采
從選拔階段開始,主創團隊就注重挖掘 “嶺南風韻”,根據演員形象氣質,篩選出兼具嶺南 “靚女”“靚仔” 靈動特質與大國風范的學子。儀式導演吳政泰介紹,在排練過程中,演員的姿態動作、手持道具等細節,會融入嶺南醒獅手勢、粵劇身段等文化元素,以及象征豐收與生命力的“拉拉穗”道具,共同傳遞地域文化與時代精神交融之美。
華南農業大學引導員王馨悅表示:“我們代表的不僅是自己,更是學校、廣東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形象,要以最燦爛的笑容傳遞東道主的熱情與溫度。”廣東藝術職業學院儀式標兵鄧鈞宇表示:“能參與到這么意義重大的儀式排練中,我們都是以一個整體為核心凝聚力量,絲毫不敢松懈。”
目前,距離十五運會開幕還有50天,儀式總導演王立媛表示,最后50天將聚焦“零誤差”標準,確保每個環節精準呈現。這支年輕而專業的儀式演員隊伍,正以最飽滿的熱情投入最后階段的排練,力爭以整齊劃一的動作、自信燦爛的笑容,向全國展現粵港澳大灣區青年昂揚向上的風采和東道主的活力與擔當。
上一篇:【“兩點一存”耀華夏·紅星創作營】一位大學生鏡頭下的南梁“拾光” 當前看點
下一篇:最后一頁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