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子短跑4x100米接力決賽中,蘇炳添領銜的奧運聯合隊奪冠過程有些驚險——吳智強的最后一棒險些被江蘇隊選手石雨豪追上,最終僅以0.17秒的優勢勝出。
在奧運聯合隊參加的決賽中,這一場已經算是差距較小的。更多的,是像成年組女籃那樣,場均贏近60分,在決賽中以100比52大勝對手,毫無懸念地一路領先登頂。
本屆全運會沒有設置金牌榜,如果有的話,奧運聯合隊毫無疑問將會排在前列。截至25日晚上10時,奧運聯合隊在參加的27個項目中25次登上冠軍領獎臺,只有兩枚金牌在決賽中旁落,奪冠率高達92.5%。
奧運聯合隊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它組建的原因和背景是什么?奧運選手和他們的對手又是如何看待這一“新生事物”?
源起:求變與應變
在上屆天津全運會,奧運聯合隊的前身就已出現。當時,根據體育總局的建議,組委會推出了“跨單位組隊”方案,允許和鼓勵分屬于不同參賽單位的選手在需要技戰術配合的項目上自行組隊。
當時,“跨單位組隊”的范圍還未涵蓋三大球這樣的集體項目,主要集中在4人及以下參賽人數的項目。其中包括自行車、賽艇等10個大項的49個小項,給各省份之間提供了“強強聯手”、資源合理配置的機會,也為備戰東京奧運會打下基礎。
上屆天津全運會,蘇炳添在男子短跑4x100米接力比賽同樣代表聯合隊出戰,和吳智強、謝震業、張培萌合作奪冠。和陜西全運會有所不同的是,上屆比賽的聯合隊并不限于奧運參賽隊,例如,廣東兩名選手莫有雪、張瑞軒就和陸嘉騰、許周政組成了滬粵隊,在那場比賽中摘得銀牌。
四年前在天津,“聯合隊”是求變的手段,是為了更高效地在那些需要配合的項目上,遴選出參加東京奧運周期的組合。
四年后在陜西,“聯合隊”在某種程度上成了應變的“結果”。
如果東京奧運會沒有延期,在奧運后一年舉行的陜西全運會,大概率將成為巴黎奧運周期的備戰起點。那些參加東京奧運會的組合,早已回到各自所屬的地方隊,面臨更多的重組和調整。
隨著東京奧運會延期一年,陜西全運會的時間就顯得有些尷尬。它在奧運結束月余就要開幕,屆時奧運選手剛結束回國后的醫學隔離,基本上沒有回歸地方隊磨合和訓練的時間。即便能夠回歸,競技水平勢必也將受到影響。此外,還有一些隊伍與組合,在全運會后就將奔赴國際大賽,例如女籃就將參加月底在約旦舉行的亞洲杯,保持原班人馬有助于備戰。
實戰:“降維”與公平
全運會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為奧運陣容“輸血”,為了保護為奧運作出貢獻的地方隊的利益和積極性,“奧運聯合隊”應運而生,范圍也從4人及以下的項目擴大到了更多集體項目,乃至女籃、女足這些參加奧運會的三大球項目。根據規定,聯合隊如果奪冠,隊員所在的省份也能各自獲得金牌計數。
奧運聯合隊是一個特殊背景下有些無奈的新規,在全運會上,它則讓另一些人感到無奈。
在藝術體操集體全能決賽上,聯合隊以87.45分的巨大優勢登頂,以超過20分的優勢甩開第二和第三名。
在女子水球賽場,在決賽前,聯合隊場均得分達到20分,場均失分只有3分,決賽的比分則是同樣懸殊的19比6。
在射擊10米氣步槍混合團體決賽,楊倩和楊皓然這對東京奧運冠軍組合以17比13奪冠——有意思的是,楊倩在10米氣步槍的個人項目上憾失冠軍,在奧運沒有設項的該項目女子團體賽上,她則隨浙江隊奪冠。
奧運隊、奧運組合打全運,算不算“降維打擊”?會不會影響比賽的觀賞性和公平性?
24日晚進行的女子短跑4×100米接力決賽,梁小靜和葛曼棋、黃瑰芬、韋永麗組成的聯合隊,以領先第二名1秒多的明顯優勢率先沖過終點。賽后,梁小靜表示聯合隊的比賽并不存在“不公平”,因為選手的狀態此消彼長:“畢竟我們回國后有一個月的時間無法進行完整的訓練,保持狀態很不容易,而其他選手可以保持備戰的節奏。都不容易。”她的話也可以代表不少奧運選手的態度。
此外,不少聯合隊的隊員還報了單項賽事,在這些比賽中,他們在備戰上的相對劣勢變得明顯,這也讓其他對手獲得了更多趕超的機會。在舉重、射擊等多個項目上,均出現了奧運選手無緣冠軍的一幕。
聯合隊輸掉決賽的情況也不止一次出現。例如在24日進行的女子500米雙人皮艇決賽上,湖北隊組合就以0.5秒的微弱優勢力克奧運組合李冬崟和周玉;在羽毛球男雙決賽中,浙江隊組合則擊敗奧運會男雙銀牌組合李俊慧/劉雨辰。
在田徑短跑男子4×100米接力決賽后,聯合隊雖然驚險地贏得了比賽,但蘇炳添賽后大贊對手:“四隊跑進了38秒,這是中國田徑整體實力進步的證明。”
爭議:“漏洞”與糾結
對奧運聯合隊的存在,無論是選手還是輿論,大多都給予了理解和支持的態度,但也有質疑聲,比如成年組女足的比賽。
女足聯合隊首戰東道主陜西,遲遲無法打開局面,最后僅以一球小勝;第二場對江蘇,直到終場前才攻入制勝球,完成逆轉。
在東京奧運會上,她們一平兩負出局,丟了17球,但相比起糟糕狀態的延續,真正的爭議則來自對北京隊的半決賽——北京隊在這場事關晉級的淘汰賽中“雪藏”了多名絕對主力,給外界的感覺是她們“變相”放棄了比賽。
不少人質疑,地方隊在有選手入選聯合隊的情況下,很可能出現戰意不足、為聯合隊“讓路”的情況,畢竟,只要聯合隊奪冠,地方隊就可以“雨露均沾”。反之,如果淘汰聯合隊進了決賽,不但自身無法確保奪金,還可能影響多方的利益,這無疑成了掣肘球隊全力投入比賽的重要考量。
女足聯合隊和其他聯合隊、組合最大的區別,在于她們多達22人的龐大陣容,客觀上給“金牌分配”創造了足夠的想象空間。相比起來,同為集體項目,女籃報名陣容僅12人,而中國女排這次則是由球員回歸到各地方隊參賽。在東京奧運會遭遇潰敗時,中國女足就曾被質疑為了全運會“平衡陣容”,導致球隊實力受損。
這也許是組建奧運聯合隊規則中明顯的“Bug”(漏洞)所在,但是,由于下屆奧運會延期的可能性甚微,三大球項目的奧運聯合隊,很可能在本屆全運會成為絕唱。(趙亮晨 蘇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