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燃(shen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周繼鳳
編輯 | 黎明
前段時間,一家造車新勢力跳出來喊出了“3年超越特斯拉,2023年進入造車新勢力Top 3,2025年年銷達到80萬輛”的口號。
這家公司就是零跑汽車。7月15日,零跑汽車創始人兼董事長朱江明在零跑開啟2.0時代的戰略發布會上提出這個口號。
狠話不止這一處。9月底,零跑汽車的新車零跑C11正式上市,他們打出了“用20萬不到的價格,實現50萬級的期待”的標語。
這家頻頻放狠話的公司,前幾年沒什么關注度,用老板朱江明的話概括就是“不被看好,不被理解”。最近車的銷量倒是上來了。
11月,零跑汽車共交付5628臺新車,同比增長236%和環比增長54%。但其中,九成的銷量來自于一款A00級別小車——零跑T03。小車好賣是大家公認的,但利潤空間非常有限,也很難證明自己的實力。
當下造車江湖中,幾乎只有手握爆品車型的新勢力才能站穩腳跟,比如小鵬有小鵬P7、理想有理想ONE,特斯拉有Model 3、Model Y。
零跑汽車急需一款證明自己實力的新產品。新車C11因此被寄予了極大的期望,在零跑看來,C11甚至有機會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又一現象級爆款。
一款不到20萬元的純電中型SUV,并且殺入了最驚險的燃油車主流市場,它能成功嗎?零跑汽車“放大話”的底氣又是從何而來?
零跑C11
零跑,跑起來了?
上半年新能源銷量排行榜單上,突然出現了一些黑馬,其中就有零跑汽車。
圖片來源 / 乘聯會
很長一段時間,零跑汽車沒什么聲量,也不被看好。連創始人朱江明都自嘲:“6年前,有人對我說,你不懂車為什么來造車?3年前又有人對我說,你們活不過一年。”
這不難理解。造車江湖中,蔚小理三家是焦點,他們跑得快,聲量大,掌舵人都是風云人物,自帶流量。而零跑汽車——一家由安防企業大華股份創立的公司,毫無造車背景,創始人也不是互聯網出身,不被看好很正常。
轉折和變化是從2021年開始的。
上半年,零跑汽車旗下的零跑T03出現在新能源銷量排行榜單,下半年,零跑汽車徹底在榜單上常駐了。截至11月,零跑汽車累計新車交付44013臺,而且,銷量增長速度也很快,4-11月度交付同比增長率平均值為661.8%。對比來看,1-11月,蔚來的增長率平均值為207%,小鵬為334.6%,理想為252.9%。
市場關注度有了,爭議隨之而來。
有人吐槽,零跑汽車走量都是靠賣小車。確實,目前零跑汽車九成的銷量靠的是A00級別小車——零跑T03。
也有人認為,風口來了,大家都有機會起飛。這也確實,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9月單月國內新能源汽車批發量與零售量滲透率已經同時突破了20%的關口。
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個“熱知識”——造車江湖經歷了一波大洗牌。2020年,經歷疫情疊加車市下行、汽車補貼退坡、特斯拉入華后,博郡汽車、拜騰汽車等造車新勢力沒能挺過寒冬,倒在了量產前夜。換句話說,如今能活下來的新勢力,都是有幾把刷子的。
而且,車是要賣給消費者的,吹牛吹破天但產品不能打,一切都白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了銷量快速增長,說明車和公司都經受住了市場的檢驗。
從常年坐冷板凳,到如今成為攪局者,零跑汽車經歷了什么?
經過多年的摸索,零跑汽車這個團隊,開始會造車了。會造車的意思是,能找準定位,知道電動車市場的消費者想要什么。這事兒說的輕巧,但沒幾個車企能做成功。
2019年1月,零跑汽車推出首發車型S01。但是S01奇特的造型,定位在受眾較少的轎跑上,市場表現不盡人意。
痛定思痛后,零跑的團隊預判到了A00級電動車的風口,將零跑S01上面的智能配置移植到了第二款量產車型零跑T03身上。盡管T03便宜(售價為5.98-7.68萬),但是配置一點也不簡陋。
消費者可以以6萬元的價錢,買到一輛續航里程達到400km,能實現L2級別智能駕駛輔助、OTA升級的電動車。這款高性價比的小車打動了很多人。很多車主買完了之后都覺得真香,一位車主指出:“就算買個頂配也才7萬多,我個人覺得,車完全對得起它的價格。”零跑T03甚至降維打擊了奇瑞小螞蟻、長安奔奔E-Star等競爭對手。
零跑T03
隨后,零跑汽車又趁熱打鐵,迅速在今年推出了另一款產品C11。
除了有爆款產品外,零跑汽車非常清醒地意識到,掌握核心科技才是硬道理。很少人知道的是,零跑在硬件、軟件兩大方面都做到了自研。截至2021年9月30日,零跑汽車已獲得及申報在途專利一共1231項,其中已獲得授權專利827項。
自研確實會讓車企一開始跑得慢,但是一旦研發成功,將會反哺產品,為車企帶來巨大能量。
C11,性價比屠夫
打完了第一波子彈,零跑汽車把更多的火力集中到了新車零跑C11身上。
C11是一款純電中型SUV,9月底上市,售價15.98-19.98萬元,定價依舊不高。
說實話,很多人看到這個定價都倒吸了一口冷氣——C11闖入了暢銷燃油車的主力市場。
當下,造車新勢力們主要布局10萬元以下的低端市場以及20萬元以上甚至更高的中高端市場。
10-20萬區間的中端市場,電動車很難站穩腳跟。殺入這個區間,C11不僅要和同級別電動車競爭,還要和燃油車搶奪市場。
零跑汽車確實是打造過爆款,但是T03是小車好賣,而C11是定位中端市場的中型SUV,相當于零跑汽車從低端往上打,難度系數翻倍。
零跑汽車倒是自信滿滿,在發布會上甩出一個大標語——“C11很可能是20萬元內最強純電。”
零跑C11
好家伙,口氣倒不小。但是具體看了一下參數和配置,零跑汽車似乎沒說謊。
首先是尺寸,C11長寬高分別為:4750/1905/1675mm,軸距達到2930mm。得益于純電架構的優勢,這款車實現了B級SUV的身材,C級SUV的空間。對比同級別燃油車、電動車,這個配置也足夠能打。
資料來源 / 公司官網 制圖 / 深燃
至于大家都關心的續航里程,C11最高配能達到610km,最低配的也能達到510km。目前比亞迪漢EV、蔚來ET7、威馬M7、極氪001、特斯拉Model 3的部分車型能達到600km的續航里程,但這些車的售價皆在20萬元以上。
至于懸架,C11采用的是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獨立懸架,雙叉臂結構前懸架基本都是20萬元以上的好車才能配置的。目前蔚來ES8、ES6,小鵬P7,高合HiPhi X,特斯拉Model S、Model X、Model 3配置的是這一懸架。
最大的亮點是智能化,C11在智能化上面的配置甚至能和一些爆款電動車比如特斯拉Model Y掰掰手腕。
C11搭載的是第三代高通驍龍8155汽車數字座艙旗艦級平臺,可以滿足多系統和多任務的高效處理;兩顆全自研凌芯01智能駕駛芯片,算力超過MobileyeQ4芯片,達8.4Tops,能夠實現ADAS域控制以及近L3級別的智能駕駛輔助功能;全系標配28個感知硬件;后續OTA升級能實現LCC車道居中輔助、手離方向盤預警、HWA高速輔助駕駛、ATC自適應彎道巡航等12個智能駕駛輔助功能。
選配是汽車消費中的一個雷區,高低配置可能只差一兩萬塊錢的物料成本,但可能報給消費者10萬到20萬元的差價。C11這款車的高低選配車型在配置和動力性能上沒有差別,僅在電池組容量、續航里程上有一些不同。
關鍵是,這樣一款車有著很上頭的價格——15.98-19.98萬元。
不少消費者買零跑,也正是因為它的性價比高。一位盲訂了C11的消費者是這么對深燃說的:“這款車的優勢很明顯,同樣尺寸大小的車中,C11的配置要高很多,同配置里,C11又比其他車便宜七八萬元。而且外形和內飾也都是我的菜。”
這就是零跑打法——超級性價比,甚至是越級性價比。你沒法靠著價格或者配置去對標這款車。正如消費者看到的,在同級別的車中,找不到類似的配置車,而同樣的價位車,C11的配置又是遠超這個價位的。
零跑汽車廣州車展展區
新造車正處在新舊能源交替的變革當口。怎么搶占市場,怎么站穩腳跟?沒有最終方案,也沒有標準答案,大家創造規則,也都在找適合自己的道路。
“蔚小理”們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小鵬拼智能化瞄準年輕人,理想面向家庭打造產品力,蔚來則定位高端,加碼用戶服務。
零跑汽車的思路就是極致性價比。此前,靠著極致性價比,零跑汽車成功在A00級電動車市場中站穩腳跟。如今這樣的打法在中端市場行得通嗎?
“目前購買新能源車的人是比較年輕化的人群,這一批人中真正有實力購買30萬、40萬新能源車的非常少。這也意味著20萬以下的市場空間是很大的。中端生意可做。”分析師阿源指出。
而且,這個區間的電動車有機會和燃油車一拼高下。10-20萬元同等價位,很多電動車的性能和配置是要遠高于油車的。因為油車車企是想要賺錢的,很多時候都想要保證至少10%的利潤空間,而電動車為了搶占市場,很多車企會增加配置。阿源認為:“如果是拼性價比,電動車的配置、造型、駕駛體驗等等各個方面都會比燃油車好很多。”
如果一個消費者想要找一款純電中型SUV,很難忽略C11。從目前來看,C11的市場反響很好。這款車甚至有了爆款的潛質。上線不到1天C11訂單量破千,11月C11訂單達7005臺,上市以來訂單量達18113臺。
全域自研,一張王牌
外界最大的疑惑是,零跑汽車為啥能把一輛車做的這么便宜?
零跑汽車一直以來的回答都是,因為我們的很多零部件、系統都是自研的。比如,C11全系都使用了零跑汽車自研的電驅和電池集成,搭載了全棧自研智能駕駛輔助解決方案Leap Pilot 3.0。他們甚至還為此創造了一個詞,叫“全域自研”。
零跑汽車副總裁巫存時是這么解釋的:“我們的全域自研是軟硬件一體化的全域自研,電路板、結構、軟件、操作系統,都是我們自己開發的。當然,不排除一些個別行業普遍的操作系統,我們也會應用,但更深入的底層開發、應用都是我們自己做的。”
盡管是全域自研,他們也不是什么都造,每家有每家的基因。朱江明曾對外指出:“絕對不會碰傳統的懸架、內飾、座椅那些不擅長的,但是電子方面完全自己自主。”
走上自主研發的道路,說起來有些無奈。零跑汽車也曾想過向博世、Mobileye等廠商采購成熟的自動駕駛方案。但是早期零部件供應商不愿意和零跑這種跨界造車的新勢力合作。就算合作,供應商也是打包售賣,提供的是標準接口,無法根據實際需要配置,也就無法帶來性能最優解。
車企應用了方案商的模塊集成,因為數據結構不統一,很難掌握數據,也無法有效利用收集上來的數據。
沒辦法,零跑決定擼起袖子自己干。
除了被逼無奈外,朱江明還有另一層打算,在他看來,傳統汽車制造行業中,整車廠商多數是建立在產業集群效應上,依托強大、穩健的供應鏈來保證正常運營。但在智能汽車的制造中,由于核心部件的變化,整車企業需要在核心領域建立優勢來減輕其他部件供應的影響。
也就是說,核心的東西,比如芯片、智能駕駛方案得掌握在自己手里。
零跑汽車杭州芯圖門店
這一點,零跑汽車倒是預判得很準。
很多智能電動汽車廠商都希望通過自研打通軟硬件的壁壘,實現數據閉環。但縱觀全行業,在自研道路上走得比較遠的,一是比亞迪,比亞迪什么零件都自己造,自己把控供應鏈,簡稱“閉門造車”;二是特斯拉軟硬件自研。
我們以比亞迪為例,當別家公司還在推出“油改電”產品時,比亞迪堅持自主研發,拆裝改造零部件。布局了十多年,如今的比亞迪能夠自研三電系統、IGBT芯片(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刀片電池等等。掌握了核心科技,車企不僅不會被供應鏈卡脖子,還能獲得巨大的成本、技術優勢。
一個很好的印證是,靠著技術反哺產品,比亞迪旗下的新能源車相當有市場競爭力,11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達90121輛,同比暴增252.7%。這一成績,也創下了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的單月銷售新紀錄。
自主研發,已經是一條被驗證可行的道路,但是這條路極為難走,研發起步慢,需要強大的研發能力和巨額的資金支持。
零跑汽車憑什么能自研甚至是全域自研?它的底氣是從哪兒來?
很多人忽略了一點,零跑汽車背后還站著一個“爸爸”——大華股份。大華是安防領域的頭部公司,有錢有資源。
背靠著這顆大樹,零跑汽車自主研發就順理成章了。比如,2004年,大華就有芯片團隊,整個大華有30%-40%的SoC系統級芯片都是自主研發。如今搭載在零跑C11上的凌芯01智能駕駛芯片也是當初大華的規劃之一。
也就是說,大華股份的部分技術成果可以和零跑汽車共享。
當然,“爸爸”有錢有資源只是第一步,零跑汽車自己也在搭建團隊。據了解,目前零跑汽車技術團隊人員占比超過60%,已搭建L4級別的算法團隊。2021年6月,零跑算法團隊獲Waymo自動駕駛算法2D實測挑戰賽第一名。
這么看來,他們確實有和特斯拉叫板的底氣。
從零開始自研,零跑汽車很長一段時間都跑得慢。自主研發了6年之后,前期積累已完成,技術終于落地了,這個落地的產品就是C11。
零跑汽車,未來,要加速起跑了。
*題圖來源于網絡。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