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近年來中國汽車行業可謂是出現了一片欣欣向榮的局面,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比如說比亞迪、廣汽傳祺、吉利、大眾等汽車企業,均向新能源領域發展,同時也推出了各自的新能源汽車。除此之外,我國曾經也引進特斯拉,讓其充當刺激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鯰魚”。
最終的結果也是顯而易見,至少中國本土電動車開始發力,計劃與特斯拉叫板,因此引進特斯拉之后,也讓本土企業開始“奮發圖強”。更為重要的是,隨著中國決定取消外國汽車制造商,在國內乘用車領域投資限制之后,意味著此前只能有兩家合資品牌的局面要徹底改變。之所以曾經要規定這一限制,也是為了保護本土汽車企業,不能因為外國汽車企業大量涌入之后,讓國產汽車營銷受到影響。那么如今為何又選擇解除投資限制?因為目前中國汽車行業的實力,即便是與國外品牌相比,在很多方面已經出現了并肩前行甚至是超越的情況。比如說在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領域,比亞迪的刀鋒電池與寧德時代的產品,即便是特斯拉都不敢保證能完全領先。
可是對于日本而言,聽到中國這則消息之后卻變得謹慎起來,不知道究竟該投資新能源還是應該繼續選擇燃油車。因為對于這個亞洲島國而言,多年來一直想在氫能源領域有所突破和發展。可是最終卻發現,直至今天都沒有搞定氫能源電池,這也讓日本諸多車企開始反對氫能源。畢竟無論是豐田還是本田,亦或者是馬自達等日本汽車,旗下王牌產品均以燃油車為主。可是目前中國本土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一片大好,無論是本土的比亞迪電動車還是特斯拉這個外來者,每年的銷量基本上能保持在數十萬輛。如果日本繼續投資燃油汽車,能否得到中國消費者的認可,同樣也是一個難題。畢竟從目前的市場行情來看,中國消費者對于電動車的需求,明顯要燃油車之上。這就導致日本非常難辦,不知道該選擇哪個方向繼續投資?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目前日本沒有徹底掌握新能源汽車技術,也是該國猶豫不決的原因所在。不難看出,原本中國取消外國汽車行業投資限制之后,對于其他汽車行業算得上一個好消息。可是對于日本而言,卻屬于一個進退兩難的選擇。畢竟選擇燃油車就面臨未來市場的考驗,可是選擇新能源,日本能否順利攻克氫能源,同樣是一個不小的難題。
所以目前的日本車企,堪稱是騎虎難下,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現狀。或者說放棄氫能源選擇常規電池。只有這樣,或許才能讓日本汽車繼續保持在該行業的地位,因此對于日本車企而言,目前不是討論選擇新能源還是燃油車的時候,而是應該考慮選擇氫能源還是常規電池?
(文/華強)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