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董天意
繼2022年新能源車補貼規模未設上限后,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再迎利好。
日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集人、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肖亞慶在主持召開部際聯席會議2022年度工作會議時表示,2022年是我國新能源汽車乘勢而上、加快發展的關鍵一年,要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編制汽車產業綠色發展路線圖,盡早研究明確新能源汽車車購稅優惠延續等支持政策,完善積分管理要求,穩定市場預期。
值得一提的是,會議中明確將延續新能源汽車車購稅優惠政策。這意味著,繼2017年年底、2020年初兩次延長新能源汽車車購稅免征期限后,這一補貼政策期限有望迎來第三次延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我國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政策最早于2014年推出并執行,原計劃定于2017年末結束。但鑒于其對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起到的積極作用,財政部、稅務總局隨后發布《關于繼續執行的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的公告》,將購置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延續至2020年12月31日;2020年3月31日,為促進汽車消費,相關政策確定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征購置稅政策再次延長兩年至2022年底。
產業健康發展結合補貼政策推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于2019年正式步入高速發展期。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實現同比增長4%,2020年同比增長11%。隨著市場接受度的提高,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則遠超預期。
會議中也提到,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呈現市場規模、發展質量“雙提升”的良好局面,2021年共銷售新能源汽車352.1萬輛,同比增長1.6倍,推動汽車產銷結束連續3年下降趨勢,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中國品牌國內銷售占比達到76%,創新能力明顯提升。
有分析認為,在新能源車補貼退坡大背景下,穩定的免征購置稅政策對于新能源汽車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免征購置稅政策的延續將有效節省新能源汽車用戶的購車資金;另一方面,其也有利于車企平衡單車利潤和制造成本,以穩定其終端售價的合理性,保持消費者的購車熱情。
以重慶市為例,重慶市稅務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重慶有7.3萬人購買新能源汽車,共計減免11.5億元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與之對應的是,重慶市新能源購車數量同比增長176%。全年享受新能源節約能源車船稅優惠車輛24.59萬輛,同比增長7.99%。這意味著,免征購置稅政策的延續對于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仍將具有帶動作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除此之外,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也表明了對新能源車市的鼓勵。據了解,2020年4月發布的《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中明確,2020~2022年補貼標準分別在上一年基礎上退坡10%、20%、30%,原則上每年補貼規模上限約200萬輛。而在最新發布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中,僅明確“2022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終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車輛不再給予補貼”,并沒有對今年新能源汽車的補貼規模進行限制。
“根據最新發布的政策,2022年保持現行購置補貼技術指標體系框架及門檻要求不變。同時,2022年新能源補貼,從原來預期的200萬輛補貼規模上限,到不設上限,將實現貫穿全年的補貼。”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利好政策將為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帶來巨大的增量。
基于此,乘聯會將其此前預期的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480萬輛,提升至550萬輛,市場滲透率調整至25%左右。同時,乘聯會還將對2022全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預期提升至600萬輛,并預計全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將達到22%左右。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認為,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已不是影響市場走勢的主要因素,當前市場已由政策驅動轉向了市場驅動,一切將由消費者和市場來確定。許海東表示:“未來,影響新能源汽車走勢的是市場和消費者的選擇,以及主機廠能不能夠提供更適合于消費者的產品。”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