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一輛電動汽車難不難?如果只是簡單的組裝、整合,所有的核心部件都做采購的話,其實也沒有非常難,如果資金充足,又有懂行的人,一兩年就能量產出來。但要造出一款有溫度有特質經過高度磨合的新能源汽車,就需要各方面的因素都協調良好,還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隨著造車門檻的逐步降低,好多科技企業也進入這個賽道。有的是本身實力就非常雄厚,跨界的大鱷,像蘋果、華為、阿里和小米等,有的更像是炒作概念,像團車網就有點炒作的意思,能不能造出來車,我是比較懷疑的。
說到團車網,我想大多數消費者都不知道這個企業,就是汽車從業人員會略微知道一些。團車網于2010年正式上線,2018年11月在納斯達克上市敲鐘。團車網主要通過與汽車廠商合作搭建線下購車場景,舉辦汽車展銷會來賺取服務費。
團車網的名字聽起來是個互聯網企業,其實就是個會展公司。傳統的業務模式在現在利潤很低,再加上高成本,團車網很難賺到錢。從2016年以來,團車網一直處于虧損狀態。2020年新冠疫情以后,團車網的處境就更加舉步維艱。市值方面也從上市之初的6.18億美元市值,連續下滑至如今5499萬美元。
團車網的處境有多艱難呢?從最近的媒體報道就可以看出來,據稱,團車網2021年下半年績效獎金全員未發,12月30日以后全員在家待崗,復工時間未定,期間只給2000元/月的最低工資。
就是在這樣的處境下,團車網于2022年1月5日宣布跨界“造車”,團車網將通過組建包括設計、研發、生產等在內的團隊構成新的電動汽車業務線,進入電動汽車制造領域。
團車網倒是勇氣可嘉,但主業都沒有做好,就要開始造車了?有沒有專用的制造團隊?造車的錢從哪里來?手里的錢能燒多久?有什么備用方案?
團車 CEO聞偉說團車網擁有的100多人的外來團隊,有20多年造車經驗,可以承擔造出一輛新能源汽車所有環節的任務,但這團隊有點寒酸,能不能造出一輛磨合的新能源汽車,我還是存疑的!
團車網宣布造車,在網絡上也引起了大量的關注,理想汽車 CEO李想更是在微博炮轟其刷新了創業者的底線。
對此,聞偉的回應倒還是挺犀利:“沒想到萬里長征的迎面第一槍來自李想先生。除了節奏和耐心您是不是忘了眼光和判斷?馮思翰被反懟不就是當初看走了眼噴得太早?所以誰也別把自己當先知,也別成為自己最記恨的那撥人。”之后聞偉還說要邀請理想參加團車首場發布會,但這場發布會何時何地會有,只有天知道。
團車網CEO聞偉的嘴皮子倒是挺厲害,但就不知道造車的功夫怎么樣?主業的話,我看他是沒有做好,員工工資都要發不下來了。但造車的話,比團車網的會展主業要難度大多了,而且還有大批實力雄厚的競爭者,就團車網的小身板,在造車大潮里,估計連一點浪花都翻涌不起來。
現在新能源的補貼開始退潮,實力不足的新能源車企將被踢出賽道,團車網想在這時候進場造車,卻又沒有相應的實力,最后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