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UTO
速度 深度 態度
導|語
2022/01/30
無論產業的更迭如何自洽,極星都將用自己的理念鐫刻著對電氣化來臨的執著和思索。
作者丨曹佳東
責編丨崔力文
編輯丨朱錦斌
當2021年的大幕落下,全球新能源的發展終于在數年陣痛后,進入良性循環的熱潮中。將純電路線作為未來主攻的方向,已不是行業先行者的共識,其所代表的已然成了整個產業鏈內每個人的立場。從新興車企到選擇積極轉型的傳統巨頭,無一例外。
而這一年,當中國造車新勢力逐步從瀕死中回過了神,豐田章男也不得不站在15款電動車前,迎接那個看似遙遠、卻近在咫尺的時代,對于極星來說,從起初對未來的摸索和試探,至此愈加表露出厚積薄發的態勢,2021年也成了見證其日漸成熟的拐點。
一邊,全球累計2.9萬輛的年銷成績在為極星的過去做著總結,增加到19個海外市場的渠道打通,令極星成為繼特斯拉后,唯二的世界級新能源車企。那另一邊,將于未來3年內亮相的三款全新車型,在快速完善極星產品線的同時,亦將為其在IPO后,提供用以拓寬市場的強力支援。
極星從不是一個急功近利者。新能源產業的風起,讓所有參與其中的企業嘗到了既有紅利,但很顯然,相比大多數新興勢力,一年多的市場磨礪中,“源于北歐、生于中國,卻著眼全球”的品牌初衷,還是讓極星有了不同于人的處事態度。
第一個完整交付年,“極星”兌現著承諾
都說,2021年的新能源發展處在了一個極度分化的階段。在特斯拉等頭部車企的瘋狂攻勢下,“并駕齊驅”成了諸多同行者的奢望。而隨著大量科技公司魚貫而入,無論產業繁榮的真假與否,內藏的暗流還是對所有人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
有人生存焦慮,有人惴惴不安,自然就有人躊躇滿志。
在2021這個完整的交付年中,極星的全球銷量約 29,000輛。這一數字能遠遠超過了蔚來分別在2018年和2019年交出的11,348輛和20,565輛,不僅在說明,當全球車市開始向EV時代轉型時,背靠在該領域的前期積累,極星還是有著更為詳盡的計劃和尋求快速發展的積極一面。
更意味著,從第一款混動GT跑車——極星1亮相,到極星2正式度過交付第一階段,極星看似未向大多數的造車新勢力看齊,走上一條激進的擴張之路。但事實上,隨著時代的快速更迭已遠遠超出了常人的想象,極星早已布局未來。
況且,隨著極星2于本月18日在韓國市場開啟預售,并在此后的一周時間內,將預訂量提升至4000輛以上的水平,我們愈加能得出一個結論,當新能源產業在經歷過迷茫、蟄伏與重整等多道門檻后,好不容易才構筑出一條發展通路,作為一家將視角落于全球市場的車企,極星早已學會,不因眼前的既得利益而低頭。
將眼界放得更為長遠。從營銷手段到產品迭代,乃至圈層文化的構建,僅僅是基礎,唯有強調更具前瞻性的設計、講究可持續性發展的謀略,才會使之在未來的產業洪流中,變得越來越強大與無畏。
就像思想家愛默生說過的那樣,“一個偉大的靈魂,總會強化思想和生命”。
既然從誕生之初就決定站在新能源發展的浪尖之上,源于北歐,卻不同于沃爾沃的品牌形象和產品調性,也決定著需要一個更長周期的準備,那么,在這些落于2021年的種種舉動中,暗藏在極星內部的無疑會是一股真正的升維之力。
記得,去年將極星1收入囊中的BBC《Top Gear》主持人Chris Harris曾這么評價,“它是我開過的最聰明的車。美麗、稀有且有趣的同時,也是它的真實,讓我選擇了它。”
我敢篤定,即便是面對全球最廣大的潛在用戶,極星所做的早已超越了拘泥于銷量本身。從歐洲到北美,再到中國,對待各區域市場的消費熱潮,極星不過是用一個最適應產業發展的節奏在進行著。摒棄浮躁,無需飲鴆止渴,它所想的是不偏不倚地踩準每一個發展節點。
上至,面對全行業,愿意公布旗下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碳排放數據、志在踐行“Polestar 0 計劃中,消除整個供應鏈和生產過程中的所有碳排放;下到,旗下產品在全球范圍內獲獎無數,伴隨中國消費者不再將“加速體感”作為評價豪華電動車的唯一標準,極星于2021年正式向市場推出了極星2單電機長續航版車型,皆因如此。
極星2(Polestar2)榮膺歐洲最負盛名的汽車獎項之一的“金方向盤獎”
其實,在新能源產業的更迭中,我們最不愿看見,為構建新的生態,總有人淺嘗輒止。可外界需要明白,面對特斯拉的封鎖,需要“蔚小理”這樣借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形成合圍之勢,同樣也期待著誕生出一股可以從各個維度能與之抗衡的新生力量。
極星勢在必行,且當仁不讓。
3年3車,極星的2.0時代
回到2017年10月17日, Polestar極星宣布成為一個全新的、獨立的高性能豪華電動車品牌,所有人會發現,這個從賽場歸來后重生的品牌,已不再是曾經那個血液唯有汽油的“暴力分子”,反而成了蓬勃發展的全球新能源市場中,一個新的“攪局者”。
而回顧2021年,新能源產業空前高漲的熱情,的確讓世界變了模樣。身處于內的極星確實也直面了諸多挑戰,從產品層面延伸至整個產銷環節。
然則,根據行業領先調研機構數據分析,未來幾年,豪華電動汽車市場將保持29%的復合增長率,直至2025年的490萬輛。我們會有理由相信,此時的極星將與茫然和無措疏遠,離市場很近,抑或是與質疑和不解劃分,離未來很近。
早在去年4月15日,極星曾宣布獲得5.5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全部為長線財務投資者,就標志著國內外投資者對極星產品、品牌、產業化交付能力、財務表現和目標、以及實現高速增長潛力的肯定與支持。而時隔半年后,極星宣布與 Gores Guggenheim簽署業務合并協議,以謀求在納斯達克上市,想必更是長期主義使然。
外界總說,將新能源產業做大做強,就是一個耗費龐大資源的系統性工程。故而,對于極星,能獲得資本市場的眷顧,無論從何種角度去看,都將是一件幸事。
畢竟在這個品牌尚處上升的階段里,極星需要借力向世界表態的同時,去更好地在全球多地市場,錨定自己的品牌形象,去適應有著不同需求的潛在用戶。而從渠道建設、服務體系的搭建、乃至補能體系的聯動,亦將是一場考驗心力和財力的持久戰。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的確,2021年新能源車市的激增已在預示,其市場發展已經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拉動新發展階段,呈現出市場規模、發展質量雙提升的良好發展局面。
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極星在吉利控股和沃爾沃汽車集團的資源支持下,將銷售和服務的足跡擴張至歐洲,亞太和北美,積極尋求外部融資也罷,其最終目的都是將極星塑造成足以對特斯拉造成威脅,能將自身立于電動化浪潮風口的模樣。
回到產品端,如果說,極星在過去一年是通過極星2的奮力輸出完成了市場最初的沉淀,那么,每當展望未來,說早早曝光的極星3、極星4和極5,是其新平臺、新技術和全新設計理念的導入,我想,倒不如將它們的出現視為極星品牌對市場變化精準而又靈敏的反饋。
表面上,將采用SPA2平臺開發的極星3和由概念車Precept演變而來的極星5,以基于SEA浩瀚平臺開發的極星4,有著和沃爾沃同源的血統。可從三者希望對標保時捷卡宴,Macan 和Panamera的產品定位中,我們不難讀出,極星期待結合新一輪的發展理念、領先的HMI人機科技和高級別自動駕駛系統等優勢,打造電氣化時代“新豪華”的一絲決絕。
再者,就像極星品牌全球CEO托馬斯·英格拉特(Thomas Ingenlath)先生一直堅信的,“堅持可持續發展是未來實現價值的風向。”
正式啟用極星Precept所展示的全新設計語言、繼續貫徹使用可持續先鋒材質,嘗試構建全鏈路數字化服務體驗,極星對新能源發展的循循善誘,終究會為整個汽車產業的轉型,帶去一個可行的方向。
是啊,無念過往,無懼未來。致力于減少商業模式和產品對環境的影響,早日實現氣候中和,極星要做的遠比產品端的輸出來得更為宏大。但恰恰是這樣的極星,在過去的一年里,讓更多消費者明白了何為新能源汽車最本真的一面。
我們無法否認,選擇極星,會失去一些因奢華的堆砌和炫技之舉所帶來的感官刺激。然而,對于所有熱愛自然,希望將“以人為本”的產業真諦傳達給身邊每一個人的“大生活家”,他們總能發現,極星的魅力就在于,用最貼切的方式為你我的世界造就一個可期的未來。
總之,無論2021年落下怎樣的成績,面朝未來,不知還有怎樣的風險等著,都改變不了,極星是一個“百年創業企業”。既有沃爾沃汽車集團近百年的汽車工程經驗的傳承,也有母公司兩大集團強大的資源支撐,勢必也在暗示,當擊敗特斯拉的論斷不再是“執念”,身具強大實力的極星將背負起全新使命。而對手的飛速成長,除了讓極星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解讀市場外,也能愈發明白那句“考驗之下,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所蘊藏的真正含義。
|曹佳東|
血液中流淌著汽油,
唯快不破!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