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行業起步較晚,因此曾幾何時,中國汽車在燃油車發源地歐洲幾乎沒有存在感,但近幾年,隨著汽車產業主流向電動車轉變,中國汽車在歐洲已成為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近日,歐洲最大的電視臺之一在一檔節目中表示: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已取得領先地位,德國汽車行業必須加大投入向電動汽車轉型,以保競爭力。
在節目中,嘉賓明確表示:中國電動汽車產業正在加速崛起,比亞迪、蔚來等中國電動汽車企業發展很快,而且現在已經有進軍歐洲市場的趨勢。就連在中國幾乎都排不上名的愛馳U5,在德國ADAC測試中也獲得了2.5分的優異成績(ADAC結果評分越小越優秀),由此可見,其他主流電動汽車的實力更是不一般。
另外,在過去一年,中國電動汽車銷量榜前十名中,沒有一款德國品牌電動汽車上榜,其銷量僅占中國電動車市場份額的4%,而在汽油車和柴油車領域市場份額都超過了20%。德國專家表示,目前德國在汽車技術上仍然遙遙領先于世界,但因為中國電動汽車企業發展迅猛,2026年前德國將加大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投入,否則其領先地位就會受到威脅。
節目中還稱,德國汽車行業無法獨立于中國市場,目前,不僅德國汽車制造商約有40%的新車銷量來自于中國市場,而且德國汽車企業有一半的利潤都是由中國市場創造,失去中國市場的德國汽車企業將會難以想象。其實,不僅是德國,對任何一家汽車企業來說,無論在銷售還是制造端,中國都是極重要的存在。就拿特斯拉來說,中國上海的特斯拉超級工廠產能已超過了美國本土最大的工廠。除此之外,蔚來、比亞迪等中國企業每年也生產數量眾多的新車。
目前來說,比亞迪和蔚來已跨出了進軍歐洲市場的腳步,挪威便是第一站。不同于比亞迪的傳統汽車銷售模式,蔚來將產品和整個用戶服務體系都帶進了挪威市場,包括蔚來中心、蔚來App、換電站、移動服務等。也就是說,挪威車主可享受與國內蔚來車主一樣的服務,除了部分服務細節因為法律法規不同有所調整。對于中國電動汽車而言,蔚來是首個全體系進軍歐洲市場的企業。
在電動汽車這條賽道上,中國企業積累了相當多的技術和經驗,具有勇于創新、快速迭代以及可更加靈活地調整方向等優勢,而德國汽車轉型就將面臨如巨頭航母掉頭般的艱難,顯而易見,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在全世界已有了不可忽視的地位和實力。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