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了數月的召回計劃
不久前,一位奔馳EQC車主向媒體表示,他原本打算入手GLC,但是在4S店試駕奔馳首款電動車型EQC后,感覺加速各方面都還不錯。
而且當時EQC有不小的優惠,就入手了。
然而,駕駛不到半年時間,系統開始提示冷卻液減少,4S店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添加冷卻液,一個月后EQC在路上徹底拋錨。
車主將車輛拖到4S店檢測后發現,冷卻液已經滲漏到電機內部,最終導致電機燒壞,前后兩個電機都需要更換,而因為電機需要從德國空運,維修時間超過35天。
一開始他以為是自己倒霉,加入EQC車主群后發現,因為冷卻液滲漏導致電機故障的問題,并不在少數,并且EQC兩款不同配置的車型,均出現這種情況。
如果過了質保期,換一個電機需要七八萬元,讓車主們難以接受。
客觀地說,作為奔馳首款純電動車型,EQC產品力并不突出。比特斯拉Model Y、蔚來ES6等車型貴出一大截,續航卻要短很多。
肯花高價購買EQC的,都是最“忠實”的奔馳用戶。然而,EQC的實際表現,卻傷透了他們的心。
隨著電機燒壞的情況越來越多,車主們開始在各大平臺投訴,但并沒有得到一個好的答復。
忍無可忍之下,今年1月,68位EQC車主在微博發布了聯合聲明,要求戴姆勒中國承認奔馳EQC電機存在設計缺陷,并盡快給車主一個合理的答復。
一開始奔馳還采用“冷處理”,拖了大半個月。直到事情鬧大后,奔馳終于無法保持沉默,近日,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
“此次召回將在2022年8月15日開始,涉及生產日期在2018年11月30日至2021年12月15日期間的部分奔馳EQC,共計10104輛。
因為本次召回所涉及的電動驅動模塊,由相關供應商的海外工廠生產,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導致召回周期會相當漫長,可能要到8月中旬才能啟動。”
換句話說,召回是召回了,但車主們的麻煩事,并沒有結束。
問題頻發的油改電
關于EQC漏液的原因,北方工業大學汽車行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認為,主要原因是在“油改電”過程中出現了設計缺陷。
EQC的冷卻液接口包括電驅動系統散熱、駕駛艙空調散熱以及電池高溫散熱系統等,多達5個接口回路,相比燃油車以及其他品牌的電動車多出不少。
循環管道變多,也就意味著,冷卻液滲漏的幾率成倍增加。
北京奔馳在召回信息里公示的故障原因,驗證了這一說法。
這不是EQC的第一次召回。就在幾個月前的2021年11月,奔馳剛在海外召回了1.9萬輛EQC。
召回原因,是車輛進水可能導致助力轉向控制單元出現故障,存在轉向系統失靈的安全隱患。
這個,感覺和某車的剎車失靈問題有的一拼。
去年8月份,國產EQC同樣有一次召回,共796臺,原因為國產EQC裝配后,無法識別檢查空調冷凝水軟管的狀態,可能會造成空調冷凝水進入到駕駛艙,存在短路的風險。
所謂“油改電”,指的是在傳統燃油車上不改變車身主體結構,通過更換動力總成而打造出來的純電動車。
簡單點說,就是把發動機、油箱等傳統動力裝置全部拿掉,換成電機、電池等零部件。
對車企而言,在新能源汽車還沒有形成規模化、大批量生產時,“油改電”能直接省掉巨額的新平臺研發費用,搶占市場先機。
但是,走捷徑是有代價的,“油改電”這種妥協的產物,自誕生之初就存在安全性低、空間小、續航短和操控性差等缺點。
同樣是中型SUV,比EQC便宜一大截的特斯拉Model Y,在與NEDC差不多的CLTC標準下,能做到660公里的續航,實際續航打七折也超過460公里。
而EQC宣傳的NEDC續航僅415km,實際續航還不止打七折——多個第三方網站,均出現了奔馳EQC續航虛標的投訴。
黑貓投訴上的一位車主投訴,2021年8月,它發現自己的EQC續航能力明顯減少,滿電狀態下表顯僅為315km,實際續航240-160km,與廠家宣傳的415km嚴重不符。
200km左右的續航,不充滿電都不敢去廣州郊區玩......
光靠車標,還能走多遠
日前,梅賽德斯-奔馳發布了2022年在華的新車規劃。官方宣布將推出多達21款新車,其中包括8款純電動及插電混動車型。
從長遠來看,奔馳的目標是,2025年純電動和插電混動車型銷量占比達到50%、2030年實現全面電動化、只銷售純電動車型。而企業戰略方面,將從“電動為先”向“全面電動”轉型。
目標很明確,但以當下奔馳電動車的產品力,真能在2025年銷量占比達到50%嗎?
就在EQC各種故障問題,還未得到完全解決、銷量慘淡的情況下,去年11月的廣州車展上,奔馳又發布了同樣是油改電的EQA和EQB。
定價和EQC一樣“普卻信”,比對應的GLA、GLB起步價,分別高出9萬元、14萬元左右。
消費者也用實際行動,給了奔馳回應——2021年EQA、EQB的銷量分別為327、473臺,沒有GLA和GLB的零頭高。
不知道2022年奔馳在華的21款新車中,還有多少是“油改電”產品。而即便是奔馳的原生純電車型,競爭力同樣要打一個問號。
去年,奔馳電動旗艦車型奔馳EQS正式在國內上市,售價高達107.96-151.86萬元,超過保時捷Taycan,成為中國市場起售價最高的純電動車型。
EQS最高續航版本,CLTC續航里程達到849km。高性能四驅版,加速性能為0-100km/h加速時間為4.4s。
論續航,比不過蔚來ET7、埃安LX Plus等車型的1000km;論加速,被百公里加速2.1秒的特斯拉Model S Plaid吊打。
充電方面,EQS最大充電功率為145KW,雖然比國網快充樁的功率要快,但和小鵬的480KW高壓超充樁比,慢了一大截。
同時,國內版本的EQS,只提供L2級別輔助駕駛,包括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自動變道輔助等功能。智能化水平,被造車新勢力甩出十萬八千里。
簡單點說,作為一臺百萬級別的豪車,EQS在三電系統和智能化水平等方面,都不突出。
而且,以往奔馳那優雅霸氣的外形,在EQS上也蕩然無存——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看多少遍,我都覺得它真的有點丑。
EQE作為EQS的縮小版本,情況也差不太多。對此很多網友表示:奔馳果然不坑窮人。
乘聯會給出1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報告中,就已證明了這一點——德系品牌份額23.5%,同比下降2.3%,是各系下降份額最多的。
分子上不去,把分母降下來,也可以讓電動車銷量占比達50%——看來奔馳這波是在第五層。
當年的大眾,如今的奔馳,故障頻發、價格虛高等問題不解決,消費者會用腳投票。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