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新勢力車企們相繼公布了銷量數據。具體來看,理想汽車2月共交付8414輛,同比增長265.8%;小鵬汽車2月共交付6225輛;蔚來汽車共交付6131輛。單從交付量可以看出,理想汽車再次拿下了造車新勢力銷量第一,再次奠定了“理鵬蔚”的格局。
事實上,理想汽車能夠拿下“第一”的難度遠遠高于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畢竟小鵬汽車和蔚來汽車是在相對完善的產品矩陣的基礎上獲得現如今的“成績”,而理想汽車僅僅憑借著單一車型便實現了超越。由此可見,理想汽車在打造“爆款”產品上確實有著獨到之處!
李想的“固執”——以用戶為中心
每一次討論理想汽車的產品路線時,筆者都會以“劍走偏鋒”來形容,畢竟從理想汽車創立至今,只推出了一款量產車型—理想ONE。相比之下,小鵬汽車和蔚來汽車的產品矩陣則是更加完善。以蔚來汽車為例,旗下目前擁有蔚來ES8、ES6、EC6,而蔚來ET7、ET5等也將會在不久后上市,產品已經涵蓋了轎車和SUV。
那么為什么理想汽車的產品會如此單一?筆者認為這背后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其創始人對產品的理解。李想從一開始便表示,先做一款極致的爆品來撕開市場缺口,從而迅速成為新能源智能電動車里面的頭部玩家,然后開始廣泛收集數據,實現自主研發自動駕駛的路線。當然,除了有李想的戰略目光的影響因素以外,理想汽車早期的資金有限也是影響其走單一爆品路線的關鍵原因。眾所周知,在“蔚小理”三家新勢力車企中,只有理想汽車沒有BAT加持,甚至沒有拿到紅衫、IDG等一線機構的融資。
對于理想汽車沒有收獲資本市場的青睞這一情況,主要是還是在于李想過于“固執”。大多數投資人更愿意聽“我是中國特斯拉”的故事,而李想卻始終堅持“造車不是為了投資人”。這一情況不僅體現在理想汽車創立初期,而且還延伸至后續的產品上市發布會上。一般情況下,車企開展新車發布會,頭排坐著的肯定是投資人,媒體坐第二排,后面才是用戶,而理想汽車則是將用戶放在第一排,媒體第二排,投資人坐在最后。
打造用戶的“理想”產品
從上述可以看出,李想及理想汽車始終以用戶為中心。無論怎么說,只有讓用戶認可的產品才能有銷路,公司也才會具有價值,投資人方能收獲回報。通過復盤理想ONE這一產品,我們可以看到理想汽車更了解到用戶的需求。首先,在油電轉換的時代,所有的消費者都希望汽車產品具有電動汽車的舒適性和經濟性,但是卻對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充滿焦慮。
基于用戶的需求以及憂慮,理想汽車采用了增程式混動技術,打造了城市用電、長途發電的全新電動模式。在188km純電續航、綜合續航1080km的加持下,理想ONE不僅是一臺能夠輕松應對日常通勤的電動車,同時還是可以兼顧用戶對長途出行的需求。
除了解決用戶對經濟出行的需求以外,理想ONE更是一臺專為家庭用戶而打造的大六座SUV車型。結合現階段中國家庭的情況來看,80后獨生子女已經成為主流,因此對于“二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國消費者而言,一臺能夠承載“三代同堂”的豪華六座SUV成為了行業的主流需求之一。
換句話說,李想以及理想汽車想要打造的產品并不是“仿特斯拉”,或者“仿奔馳”,更多的是基于用戶的需求而打造的一款產品,最大限度滿足了中國家庭用戶的普遍需求。或許包括筆者在內的大多數人都認為理想汽車的產品路線是在劍走偏鋒,但是通過對理想ONE的定位等多個方面進行剖析后發現,“理想”才是最“理智”的。據相關數據顯示,理想汽車在美股和港股市場上相繼超越了小鵬汽車,發展前景備受各方看好。
總結
“一款產品成功撐起一家車企”,縱觀整個汽車發展史都是非常罕見。不過,筆者認為理想汽車的成功不僅僅是它的技術有多強,畢竟增程式技術并不是什么新事物,而是因為它讀懂了中國消費者,沒有盲目跟風去對標特斯拉??偟膩碚f,了解用戶的需求,打造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才能是車企的制勝法寶,這一切也為理想汽車成為新勢力車企銷量榜榜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