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俞天任,朋友們大多都叫我“老冰”。今天我們聊聊豐田汽車遭受網絡攻擊的問題。3月初,豐田汽車公司在日本的全部14個工廠,28條生產線全部停止生產。同時同屬豐田集團的日野汽車公司的兩個工廠和大發汽車公司的京都工廠也停止了生產。
豐田汽車公司說他們有13000輛車受到影響,但同時也表示3月份的95萬輛和全年850萬輛的生產水平不會受到影響。因為只有一天,可以補回來。
停產的原因呢,是一家叫做“小島沖壓工業”的車載塑料零件供應商受到了網絡攻擊,這家公司告訴了傳媒,但具體情況沒說,反正好像到3月2號晚上這家公司的主頁還是登錄不上去。
正好遇上了俄烏沖突,所以這件事弄得很大,畢竟網絡攻擊造成一家像豐田這么大的公司停產不是小事,甚至驚動了經濟產業大臣荻生田光一,因為這就是混合戰爭,Hybrid War的一種表現了,直接牽涉到了經濟安全,而且現在大家都說,經濟安全也是國家安全的重要方面,當然也不知道以后會出什么結論。
那個混合戰爭什么的沒有出來結論,咱不能亂說那個,咱們只能回過頭檢討一下豐田公司本身有沒有什么問題。我們知道豐田是很能掙錢的汽車公司,當然現在不是最能掙錢的,最能掙錢的是特斯拉了,但豐田還是很能掙錢的,起碼是第二對吧。
就是說豐田的生產效率很高。我們都知道效率和安全是一對矛盾,效率高了安全性肯定就低,反之也一樣。從狹義的安全定義就是這樣,我們知道國內乘坐軌道交通,像地鐵高鐵什么的都要經過安檢,這樣安全性得到了保證,但是損失了一些效率。從廣義的方面這種說法依然成立。
像“豐田生產方式”一直是被譽為最高效的生產方式,生產效率高到了什么地步呢,上世紀90年代有段時間馬自達汽車差點倒閉,后來被福特給救了下來,那時候有些馬自達的協作廠做不了了就投向了豐田集團,結果豐田的那些指導顧問去了以后馬自達的人就是昏了過去。
比如哈,用數控加工中心時有時候要觀察中心內部的情況,一般大家習慣用雙手打開兩個門,看一看,但豐田集團的規定是只開一邊的門,因為能省上零點零幾秒的時間。還有,一般零件加工完了之后呢大家習慣用壓縮空氣吹一下,
但豐田集團的做法不是立即吹,是先順軌道滑一下以后再吹,因為這樣可以回收更多的加工用冷卻液。豐田集團就是這樣的。豐田最有名的就是JIT系統,just in time,這個系統最核心的就是零庫存。日本的汽車公司基本上就只做最終產品開發和組裝,基本上所有的零部件都是協作廠提供。
這些豐田的協作廠不但要制作這些零部件,還要在規定的時間送到規定的地點,雙規,不能早不能晚,為了滿足這些條件,有時候協作廠的卡車會繞著豐田廠轉,因為不提前到達萬一路上出事怎么辦?早到了又不能送進去,于是就繞著人家總裝廠轉。
這樣一來,豐田就省去了倉儲環節,不但省去了倉庫空間,還省去了倉庫管理的費用,也節省了零部件采購的資金利息,盤算到了極點。有一句話形容豐田式管理是怎么說呢 是:“干毛巾再絞一把”,就是沒水我都要把你絞出水來,就是這個意思。
但是這種零庫存也有他的問題,就是一旦供應鏈斷了怎么辦?就是說生產的安全性有問題,這種擔心一直有,也真的出現過問題。1979年有一次高速公路隧道事故,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1997年協作廠愛信工業火災,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的時候都出過這種事。就是豐田都停過產,這次就是這樣嘛,同一個事故源,日野和大發停產就只有一兩個工廠,而豐田本體卻是14個廠28條線就全停。
但是豐田會不會因為這些事故改變JIT的工作方式呢?不會。因為出事的概率很小,十幾年幾十年也就是那么幾次,所以豐田情愿承擔偶爾停產的損失,也要拿到長期的高效的那部分利益。今天我們就談到這兒,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