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就在前段時間,青島五道口集團以144.5億的價格收購了奇瑞集團51%的股份,正式入主奇瑞汽車。這一消息的爆出讓許多人,特別是汽車愛好者大跌眼鏡,同時也為奇瑞扼腕嘆息,因為誰都沒有想到曾經的自主汽車品牌老大,如今卻以144.5億把自己就給賣了,奇瑞到底怎么了?為什么會淪落到這樣的地步?
曾經說起中國國產汽車品牌的代表,人們都會提起兩個名字,一個是奇瑞汽車,一個就是吉利汽車。可是如今的吉利汽車不光收購了沃爾沃,同時還成為了奔馳的最大股東,成為了世界500強企業。可是同時代的奇瑞卻徹底淪落,兩者的命運截然不同。
奇瑞汽車誕生于1997年,成立之初奇瑞汽車就確定了自己努力追求永不滿足的企業文化。而奇瑞也是當時中國最早的自主汽車品牌之一,在當時的中國汽車市場中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到2008年,奇瑞汽車的月銷量已經突破了4.5萬輛,而它同時期的對手吉利汽車月銷量才剛剛過了2萬輛,2012年之前奇瑞汽車一直是我國自主汽車品牌的第一品牌。
1998年,奇瑞汽車就自主研發了屬于自己的發動機,而且發動機在當時無論技術還是質量都贏得了市場的認可。隨后奇瑞汽車正式上市,并且銷量不斷增加,直到最后成為了自主汽車品牌第一。可是從2012年奇瑞汽車第一的位子易主,到2019年奇瑞將自己賣掉,中間僅僅才過了7年而已。
奇瑞的失敗首先從模糊的市場規劃開始,2009年奇瑞開始執行多品牌戰略,一家汽車公司想要發展成為大型集團公司,最需要的就是旗下汽車多品牌發展,可是奇瑞的多品牌戰略卻在定位上出現了問題。
首先因為多品牌的戰略,因為增加生產線,組建新的銷售團隊等原因,生產成本大幅增加。而且奇瑞旗下劃分的四個品牌無論從定位還是宣傳營銷上都沒有跟上腳步,最后在2012年不得不暫停了兩個子品牌,這也意味著多品牌戰略失敗。
另外堅持多品牌發展,使得奇瑞在本應該發力的那幾年卻分散了資金,最終造成了資金運轉困難,隨后的多品牌不僅沒有給奇瑞帶來銷量,反而影響了奇瑞汽車的品牌價值,旗下各個品牌之間相互內斗,競爭有限資源,使得奇瑞口碑一落千丈。
除了多品牌戰略的失誤,營銷方面的失誤也要為奇瑞的失敗負主要責任。在奇瑞剛開始發力的時候,奇瑞憑借qq汽車的宣傳火爆全國,后來奇瑞乘勢推出中高端汽車奇瑞東方之子,并且將東方之子作為當時上海歐派克會議的專業用車。
而自從執行了多品牌戰略以后,奇瑞的營銷團隊開始了混亂的操作,不僅沒有集中精力挑選主力車型進行宣傳,還因為品牌之間互相牽扯導致營銷團隊的分裂,最終不僅子品牌沒有銷量,還將奇瑞主品牌的銷量拉了下來。
另外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自奇瑞汽車成立到2016年,總共更換過20位營銷經理,平均一年一位營銷經理,而其他部門的人事變動也非常地頻繁,就是這樣頻繁地換將,致使許多人在奇瑞工作都人心惶惶,建立不起與奇瑞的認同感,工作更沒有辦法展開。
最后分散的副業成為了壓垮奇瑞的最后一根稻草,因為奇瑞汽車成績下滑,奇瑞開始考慮利用多元化經營挽救奇瑞集團,并且在當地省政府的牽頭下開始了擴張之路。奇瑞不僅前后兼并了省內的房地產公司、建筑機械公司、造船廠、農業機械等企業,還對多個領域的企業進行了投資。
可是這樣頻繁地擴張使得奇瑞原本就緊張的資金越發的捉襟見肘,后來只能通過貸款來緩解壓力。可是伴隨著國家經濟壓力的增加,許多銀行開始應國家要求收縮貸款,與此同時奇瑞汽車的銷量也擔負不起挽救奇瑞集團的重擔,最后無奈之下奇瑞只能將自己出售換取資金。
回顧奇瑞的發展之路可以看出,從奇瑞誕生之日起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而在前期奇瑞也很好地完成了任務,可是在奇瑞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管理層混亂的管理外加錯誤的發展規劃,為奇瑞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結語
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企業創始人的精神品質能夠完美地反映到企業本身,就像李書福,只要提起吉利,就會想起他一樣。可是反觀奇瑞,發展這么多年又會想起誰?從這一點上就能得出結論,奇瑞的沒落就是因為管理者的失敗。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