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嵐 見習記者 李雯珊
造車新勢力隊伍正迎來新一輪大規模的增員與洗牌。
4月3日,比亞迪正式宣布,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產。未來,比亞迪在汽車板塊將專注于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業務。這標志著,比亞迪成為全球首個正式宣布停產燃油汽車的車企。
實質上,造車新勢力的格局正悄悄發生改變。過往“蔚小理”被稱為造車新勢力的代表,但是結合近期相關新能源品牌的產銷數據與經營動作,這一稱呼將被改寫。具體到3月份造車新勢力的銷量情況來看,埃安交付約2萬輛汽車位居銷量榜首,小鵬交付約1.5萬輛暫居第2位,哪吒汽車、理想、零跑、蔚來分別交付約1.2萬輛,1.1萬輛、1萬輛、0.9萬輛。
比亞迪單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超10萬輛
仔細查閱比亞迪過往產銷快報,其對于電動化的轉向早已作出布局。自2021年6月開始,比亞迪燃油車年內累計銷量同比增速開始變為負值。2021年比亞迪燃油車銷量為13.63萬輛,同比下降42.54%,新能源汽車銷量為60.38萬輛,同比增長218%。
根據比亞迪4月5日晚間披露的3月產銷快報顯示,新能源汽車單月產銷量均首次突破10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超過400%,一季度累計產量28.75萬輛,已超過去年前八個月的總和;今年3月燃油汽車產銷量均為零,而在去年同期,燃油車與新能源產量差距并不是很大,燃油車產量1.7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量2.15萬輛。
“實質上,比亞迪的燃油車技術水平并不高,市場上沒有太大競爭力。從數據上來看銷量較少,達不到規模經濟效益,難以產生盈利,所以比亞迪停止生產燃油車就是順利成章的做法。“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錦華基金總經理秦若涵向記者表示,“從比亞迪的財報上看,電動車(含純電和混動)的貢獻已占絕對優勢。近年雖然造車的毛利率有所下滑,但此時做出這種戰略選擇并不會影響比亞迪的整體業績,也能更符合雙碳理念,提升其社會形象。
埃安加入競爭 “埃小蔚”新勢力組合初現
在造車新勢力中,最熟悉的稱謂應該是“蔚小理”了。然而,從數據上來看,這個組合因為埃安的加入將被改變。
從3月份的產銷量與2021年的全年數據來看,在國內新能源整車領域,埃安的排名均為第一。在2021年,埃安產交付量約為12.3萬輛,小鵬汽車交付量約9.8萬輛,蔚來交付量約9.1萬輛,理想交付量約9萬輛。
3月31日,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在業績發布會上接受記者采訪時就明確提出“埃小蔚”的組合稱呼。
他表示,埃安的混改目標要把現在造車新勢力變為‘埃小蔚’,要讓埃安全面建立資本驅動型的市場競爭機制,從單一股東變成公眾公司,從傳統制造企業變成科技型企業。埃安具備的優勢是傳統造車技術,這也是很多新勢力所不具備的。
“在純電汽車的組合中,主要有埃安、小鵬、蔚來,理想汽車則是油電混合;在銷量上,埃安的銷售數量也是排在了純電組合的第一,這也許就是埃安把混改目標定義為‘埃小蔚’的邏輯。”秦若涵認為。
目前廣汽埃安已完成增資擴股,此次投資方包含員工持股平臺以及產投愛安基金、中國誠通、南方電網等3家戰略投資者,埃安估值已達390億元。截至4月1日,廣汽集團A股市值約1200億元;截至4月4日,在港股市場,蔚來市值為3097億港元,小鵬市值是2103億港元,理想市值是2336億港元。
張翔認為,“目前資本市場都非常青睞新能源汽車科技公司,所以才出現造車新勢力品牌銷量不及傳統車企的1/10,但股票市值卻遠超傳統車企,特斯拉,‘蔚小理’就是很好的案例。埃安單獨分拆上市,為的就是提高公司估值。”
此前有多家機構預測,給予廣汽埃安約16倍市盈率,整體估值約為2000億元。
(編輯 孫倩)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