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新能源車企。
清明節假期,比亞迪發布一則重磅消息,宣布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產。未來,比亞迪在汽車版塊將專注于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汽車業務。
進步一來講,比亞迪成為全球首個停止生產燃油車的車企。而在業內對此頗為關注之時,有網絡消息稱,比亞迪廠家的新一輪漲價信息于4月5日公布,最低漲價3000元。
面對該消息,比亞迪汽車品牌及公關事業部總經理李云飛站出來進行了澄清,否認了漲價。
不過,翻看了2021年財報,人們會發現,比亞迪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境地。這其中,汽車業務的毛利率為17.39%,較2020年下降7.81個百分點。
而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操刀斬斷燃油汽車,這背后蘊藏著何種“陽謀”呢?
01率先ALL IN新能源汽車
回顧過去一年,王傳福曾在第八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稱,“去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元年,行業進入一個市場化發展的新階段,實現了里程碑式的跨越。”
正如他所言,2014-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從7.5萬輛上升至352.1萬輛。其中,2021年的352.1萬輛較2020年同期銷售規模增長1.6倍。
資本市場上,2021年,新能源概念備受歡迎。新能源基金走勢更是讓很多其他主題的基金,特別是消費型基金的投資者們“望洋興嘆”。
這一年,比亞迪(002594.SZ)于A股上走勢雖有起伏,可整體處在向上態勢,股價一度沖到333.33元/股,創新歷史最高紀錄。H股上,比亞迪股份(01211.HK)也迎來了高光時刻。
且在2021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56.3萬輛,占汽車總銷量的78%。相比,2020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16.3萬輛,汽車總銷量為39.5萬輛,即前者占后者比重為41.3%。
據媒體報道,再往前追溯,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在2018年、2019年銷量分別占總銷量的47.59%、49.74%。換言之,2021年之前,比亞迪的傳統燃油車的銷量略勝于新能源汽車。
2021年,風向發生了變化,新能源汽車以絕對優勢成為比亞迪汽車銷售主力。
此外,2022年1—3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8.8萬輛、28.6萬輛,對應同比增長416.96%、422.97%。
同一時期(2022年1月—3月),燃油汽車的產銷量僅有0.46萬輛、0.5萬輛,分別同比下降91.18%、89.78%。其中,今年3月,燃油汽車產銷量均為0。
從產品結構上來看,比亞迪正如其所言,其“斷油”同時,加大了“供電”。
事實上,很多車企都將“停產燃油汽車”放進計劃之中。據報道,國內車企停售燃油車時間點大多設在2025年,海外車企大多在2030年之后。
其中,長安汽車計劃在2025年停售燃油車;北汽集團將在2025年前停止自主品牌傳統燃油乘用車在中國的生產和銷售;豐田計劃在2030年在中國、歐洲等地區實現100%純電動化......
02陷入“增收不增利”尬境
從市場表現來看,相比新能源汽車,比亞迪的燃油汽車并不出眾。且在“雙碳”影響下,加之新能源汽車2021年銷量呈現近2.5倍增長,比亞迪停止燃油汽車生產,變得理所應當。
業績方面,比亞迪2021年錄得營業收入2161.42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566億元增長38.02%,不過其同期實現凈利潤同比下降28.08%,至30.45億元。
也就是說,2021年,比亞迪汽車訂單如流水般涌入,不過業績卻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尬境。
按照產品分類,“汽車、汽車相關產品及其他產品”板塊在2021年獲得收入占總營業收入比重達到52.04%,為比亞迪絕對的支柱產業。
相比之下,作為第二大收入來源,“手機部件、組裝及其他產品”在2021年實現收入864.54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40%。而在2021年上半年,該板塊對營業收入的貢獻程度位居第一。
不過,柒財經發現,前述合計收入占比超九成的兩項業務板塊,毛利率均較以往有所下滑。
具體來看,“汽車、汽車相關產品及其他產品”2021年錄得毛利率17.39%,較上年同期下降7.81個百分點。“手機部件、組裝及其他產品”同期毛利率為7.57%,同比下降3.62個百分點。
而根據公開報道,對于業績的頹勢,比亞迪方面表示,凈利潤下降是因為產品結構的變化導致毛利率下滑,且受到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多方面的影響。
此外,柒財經注意到,截至2021年末,比亞迪在職員工數量288186人,較上年末增長了63906人。其中,生產人員從2020年末148468人增長至2021年末的216674人。
對應,比亞迪2021年末應付職工薪酬58.5億元,較年初的48.4億元增長超10億元。不僅如此,比亞迪還有7個重要的在建工程項目,在建工程從年初61.1億元增加至202.8億元。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