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長安汽車全球伙伴大會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發布了全新數字純電品牌“長安深藍”,同時也宣布UNI系列將進行品牌化運營,加上去年發布的高端智能電車品牌阿維塔,以及主品牌長安乘用車和歐尚,長安集團的乘用車品牌已達到五個。
定位從低到高,依次為歐尚、長安、UNI、深藍、阿維塔,表面上有各自的使命和價格區隔,實際上除了高端的阿維塔,在10~15萬價格區間,其余四個品牌都會投放重要產品。
原因也很容易理解,8萬以下低端市場,不僅利潤日漸微薄,還難以滿足碳排放法規,各大車企開始主動放棄,長安的歐尚,新產品也逼近10萬價格區間,即將上市歐尚Z6,預計將成為歐尚第一款真正意義的10萬元級別SUV。
20萬以上高端市場,對于品牌力和產品力要求極高,雖然少數自主品牌,例如“蔚小理”取得突破,但對于長安汽車這類百萬輛銷售量級的車企,主銷價格段全面提高到20萬元以上,客觀上也不現實。單個品牌的高端突破,例如高舉高打的阿維塔,更為可行。
10~15萬,作為客群規模最大,長安能夠吃的到、吃的好,且有一定利潤空間的市場,即使新品牌長安深藍,也絕不會放棄。
那么問題來了,作為僅百萬級體量的長安(2021年長安自主乘用車銷量120萬輛),在價格寬度無法拉開的情況下,是否有必要布局這么多的品牌?
畢竟年銷千萬輛的豐田,也只有大發、豐田、雷克薩斯三個乘用車品牌;大眾集團雖然品牌眾多,但基本是豪華品牌,面向大眾市場的全球化品牌,僅有大眾和斯柯達,西亞特和捷達僅為西班牙和中國區域性品牌。并且兩大集團的新能源品牌,豐田bZ和大眾 ID.僅為主品牌下的子品牌,而非平級品牌。
相反,多品牌戰略失敗的比比皆是,早年的通用和福特都是多品牌大戶,隨著銷量下滑,表現不好的子品牌或轉賣、或退市。近幾年自主車企多品牌的典型,長城汽車更是一言難盡,不斷的品牌分拆,導致主品牌哈弗銷量低迷、高端品牌魏牌連續三年大跌。
業內也對朱華榮日益擁擠的品牌線,捏了把汗,長安集團能同時發展好五個乘用車品牌嗎?
其實,在智能化、電動化浪潮下,汽車市場已經進入了超級IP和超級產品時代,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多品牌時代,早已過去。把主品牌做強,打造幾款爆款車型才是王道,超級IP特斯拉,用兩個超級產品Model3和ModelY,2021年全球銷售了93.6萬輛。
對于長安集團,每一個新品牌的建立,都將是對主品牌長安未來想象力的削弱。國潮時代,相信CS75的老用戶,更希望長安品牌越來越強,不斷有更高端的車型可以升級換代,而不是再去眼花繚亂的UNI和深藍展廳。并且在平臺化的今天,車型區隔越來越難做,當集團內車型數量急劇增多時,不僅拆開了內核差不多,造型也難逃套娃的魔咒。君不見歐尚Z6,是不是很像UNIT?
誠然,對于新品牌的定位和區隔,朱華榮表示長安深藍將為 "Z 世代" 的新能源汽車用戶提供創新重構、萬物互聯、體驗隨心和低碳生活四大品牌價值;阿維塔則致力于打造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品牌;UNI系列更具創新多元差異化。
不過,《車評網》小編從內部了解到,除了上述的緣由外,為團隊提供更多的晉升通道,也是不可忽視的內部因素。
熟悉車企的朋友,都會明白,新品牌意味著什么?不僅核心團隊將由部門領導,升級為一方諸侯,相關配套的市場、網絡、售后等部門,都將誕生一批管理崗位。當車型系列漸成氣候的時候,品牌獨立的呼聲,更多來自團隊內部,比如長城坦克之于魏牌。
長安集團作為自主標桿,猛將如云,近十年培育了一大批極具創新精神、敢作敢為的青年才俊,他們不僅是長安集團的成功基石,更是新勢力眼中的香餑餑,如果不能提供更多的晉升通道,恐將面臨人才流失,這也是朱華榮幸福的煩惱。
在4月13日的長安汽車全球伙伴大會上,朱華榮發出感慨:"未來十年,全球一定會誕生世界級的中國品牌。"
長安集團的五大品牌,歐尚、長安、UNI、深藍、阿維塔,哪個會成為世界級品牌呢?朱華榮將機會“賜予了諸侯”,大家能否不負董事長的期待?
最后,還是希望長安集團一切如愿吧!
本文為“車評網”原創,作者:秋名山,編輯:田淼,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關注“車評網”,專注汽車行業深度報道。
上一篇:智己拿什么叫板BBA?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