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弗品牌日前發布全新品牌LOGO,宣布未來將成立哈弗新能源公司,并將于2030年正式停售燃油車。這標志著哈弗開啟向新能源賽道全面轉型之路。在這場新能源品牌戰略發布會上,全新亮相的哈弗H6超級混動DHT雙子星成了全場的焦點。
(資料圖片)
兩年前,混動技術還被視為非正統的冷門路線受到業界普遍“歧視”,僅僅兩年時間,長城檸檬DHT、吉利雷神Hi·X、比亞迪DM-i、奇瑞鯤鵬、長安藍鯨iDD等混動技術遍地開花,帶動國內混動市場進入高增長階段。
為什么混動技術會突然成為國內主流車企兵家必爭之地?這片藍海市場還有多少發展潛力?
混動汽車為什么突然火了?
就在上個月,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還公開炮轟混動技術,認為“混動汽車只是汽車發展的一個短暫階段,現在是時候放棄混動汽車了”。
如果在兩年前,馬斯克的這番話還能得到許多業內人士的附和,但在今天,至少在國內市場,很多汽車人已經不認可這個觀點了,相反,他們認為現在競逐混動市場正當時。
2021年3月,首搭比亞迪DM-i超級混動技術的秦PLUS DM-i上市;2021年9月,首搭長城檸檬混動DHT技術的瑪奇朵DHT上市;2021年12月,搭載吉利雷神智擎Hi·X混合動力技術的星越L雷神Hi·X油電混動版上市;2022年3月,首搭長安藍鯨iDD混動技術的長安UNI-K iDD上市;2022年4月,首搭奇瑞鯤鵬DHT超級混動系統的瑞虎8 PLUS鯤鵬e+開啟預售。
截至目前,吉利、比亞迪、長城、長安、奇瑞都已經布局混動市場,推出了自家的混動產品。對于混動技術路線的看法,他們用實際行動給出了自己的選擇。造車新勢力中的理想汽車、AITO品牌所采用的增程式技術,同樣屬于混動領域的一個分支。
混動汽車為什么突然火起來了?這個轉變節點是2020年10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的發布。
2016年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主張以純電為新能源汽車主要發展線路,而混合動力屬于非主流路線。這部由工信部指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組織1000余名專家修訂編制的路線圖出爐后,國內車企紛紛角逐純電賽道,而混動技術的推進相對緩慢。
2020年10月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修正了我國汽車電動化路線,用“全面電驅動化”代替“禁燃時間表”,明確指出混合動力是有效的節能汽車技術,應該與純電動車并舉發展。專家組還一致認為,今后15年,中國傳統汽車要全面向混合動力轉變。
2.0版技術路線圖對混動技術的態度發生轉變,并非專家組心血來潮,事實上,這是市場導向的結果。
電動車的電力主要來自火力發電,純電動車的大量普及無疑會大大增加電力需求,火力發電排出的廢氣還可能比燃油車的污染更嚴重。與此同時,極端氣候條件下電動車主的“補能焦慮”在現階段和未來一段時間內都無法通過技術手段解決。
而混合動力汽車既能實現節能的目的,也不增加電力供應負擔,使用效果與傳統燃油車區別不大,而且沒有“補能焦慮”,更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所以,2.0版技術路線圖一出,國內車企紛紛加快推進混動項目,而混動市場也不負眾望地進入增長快車道。
混動市場發展空間廣闊
去年以來,混動市場增長迅猛。中信建投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從2018年到2020年,混動車型的市占率均低于2%;2021年,即《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發布后的首個完整年,在幾個主流自主品牌的帶動下,混動車型的銷量達到了111萬輛,市占率4.2%;今年前5個月,混動車型的市場份額已增至7%。
長江證券預測,到2025年,國內混動車型年銷量或將超過635萬輛。甚至有專家認為,未來混動汽車的覆蓋率將超過純電動車及燃油車,成為應用最廣的技術。
根據技術路線圖2.0的規劃,到2025年,混動新車占傳統能源乘用車的50%以上;到2030年,混動新車在傳統能源乘用車中的占比達75%以上;2035年,混動新車在傳統能源乘用車中的占比要達到100%。
技術路線圖2.0還從市場需求角度預測,2025年、2030年、2035年我國汽車產銷年規模分別為3200萬輛、3800萬輛、4000萬輛。
按照規劃,到2025年,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將達1280萬輛,新能源車640萬輛;到2030年,混合動力汽車將達1520萬輛,新能源車1710萬輛;到2035年,混動和新能源汽車將各自實現2000萬輛的銷量。
天風證券研報認為,混動汽車作為從燃油車向純電動車過渡的重要中間產品,當前正迎來黃金發展期,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
如果說,2021年是混動車型的崛起元年,那么,2022年將是混動市場的爆發元年。除了文章開篇所提的哈弗H6超級混動DHT雙子星,今年上市的混動車型還有魏牌摩卡DHT-PHEV、長安UNI-K新能源、瑞虎8 PLUS鯤鵬e+、歐尚Z6新能源等,這些自主產品將共同推動混動市場進入爆發期。
值得一提的是,混動技術路線主要分為串聯式、并聯式與混聯三種,其中混聯又可分為串并聯和功率分流兩種模式,而各大自主品牌所選擇的混動技術路線存在一定的差異,共同形成百花齊放的繁榮局面。
五大中國車企圍攻雙田
隨著混動市場的爆發,以豐田為主的日系混動多年來的壟斷地位也逐漸被終結。
在混動領域,豐田汽車占據全球90%的混動市場份額,達到了戰無敵手的境界。但在自主品牌紛紛布局混動領域后,盡管豐田一家獨大的市場結構仍未消失,但已經形成了五大自主車企圍攻豐田之勢,連帶本田也逐漸喪失在中國混動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
這五大自主車企分別是長城、吉利、比亞迪、奇瑞、長安。在短短兩年之內,他們分別發布了檸檬混動DHT技術、雷神智擎Hi·X混合動力技術、DM-i超級混動技術、鯤鵬DHT超級混動系統和藍鯨iDD混動技術,并將之搭載在自家的產品上。
這五大自主混動技術各有所長,都獲得了業界和市場較高的評價。比如,雷神Hi·X混動系統實現了超過40%的燃油經濟性,針對發動機、變速箱及整車共計148項技術進行優化,車輛加速和操控性能上同步實現突破;DM-i 超級混動技術在使用便捷性、燃油經濟性以及操控性能等方面做到了很好的平衡;檸檬混動DHT在動力系統、電機電控和DHT變速箱方面都有著先進的技術。
與此同時,由于我國已經成為動力電池生產大國,銷量規模優勢帶來成本下降,而且變速器的成本也比國外更低,相比合資混動車型,自主混動車型尤其是插電混動車型在成本控制上具有明顯的優勢,這是自主混動車型得以在市場迅速站穩腳跟的一大原因。
數據顯示,比亞迪旗下DM系列車型7月銷量達81223輛;吉利雷神混動系列車型7月銷量破萬;長城拿鐵DHT 1-7月累計銷售近8000輛。
未來隨著自主品牌對混動市場布局的持續加碼,日系混動的強勢地位將愈發削弱,整個混動市場有望從日系一家獨大過渡到百家爭鳴、群雄混戰的局面。在這個過程中,自主品牌將作為重要的角色改寫國內混動行業的格局。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