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夏治斌 石英婧 上海報道
中國汽車出口依舊保持強增長的姿態。10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9月,汽車整車出口30.1萬輛,同比增長73.9%。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5萬輛,同比增長超過1倍。1~9月,新能源汽車出口38.9萬輛,同比增長超過1倍。
在中國汽車加速駛向海外的眾多目的地中,歐洲市場被提及的頻率越來越高。日前,蔚來在柏林藤普杜音樂廳舉辦NIO Berlin 2022活動,宣布開始在德國、荷蘭、丹麥、瑞典四國市場提供服務。這也是蔚來繼去年進入挪威市場之后,進一步在歐洲市場開展業務。
(相關資料圖)
“為德國、荷蘭、丹麥和瑞典用戶提供服務,是蔚來實現2025年計劃與服務全球更多國家用戶目標的重要一步。”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表示,歐洲業務的深入開展,標志著蔚來全球發展進入一個新的篇章。
實際上,不僅僅是蔚來,《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嵐圖旗下首款“性能級智能電動SUV”嵐圖FREE也在9月26日從武漢出發,正式發往挪威。不久前,上汽集團萬輛MG MULAN(海外定名為MG4 ELECTRIC,“MG FOR ELECTRIC”)在上海海通碼頭正式啟運,遠渡重洋,出征歐洲。
“中國制造”叩響歐洲市場大門
“歐洲現在的街上能夠真實看到的電動車其實還是不多的,即便到了挪威這樣每年電動車銷量占到新車銷量差不多80%的國家,從街上跑的車的保有量來看,電動車也比我們想象的少一點;在德國、丹麥這樣的國家街上電動車和我們在中國所習慣的街頭觀感來看,我們可以判斷它的大發展時候還沒有到來,所以我們看到的還都是機會。”日前,在NIO Berlin 2022媒體線上溝通會上,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向《中國經營報》等媒體記者如是評價歐洲市場的發展前景。
根據IHS數據,2022年1~8月,世界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783萬輛,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占38.6%的份額;歐洲為第二大市場,市場份額為27.2%。其中,全球純電動乘用車銷量505萬輛,中國純電動乘用車占46.2%的份額;歐洲為第二大市場,市場份額為21.8%。
記者注意到,歐洲自2020年確定碳排目標,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正在飛躍式提升。2020年、2021年、2022年(1~8月)歐洲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分別為9.9%、16.3%和18.1%;純電動滲透率分別為5.4%、8.7%和10.4%。
“歐洲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新的市場,并不是一個已經被大家分割好勢力范圍的市場,所以很多電動車企業,都開始進入歐洲市場。因為大家都看到歐洲市場未來一定是一個增長潛力非常大的市場。”嵐圖汽車CEO盧放表示,我們判斷,未來一段時間里歐洲汽車市場格局會發生大的變化。
盧放進一步表示:“不僅是嵐圖,很多的中國車企要在這次變化當中抓住一些機會。”
記者了解到,嵐圖本次出海的500輛嵐圖FREE運抵挪威后,將快速開啟用戶交付。此前,嵐圖FREE已獲得歐盟整車型式認證(EWVTA),可在歐盟境內各國家正式上牌注冊。挪威不僅是歐洲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最高的國家,也是嵐圖汽車出海歐洲的首個國際市場。
“挪威應該是目前全世界電動車滲透率最高的國家,超過80%。之所以能夠超過80%,因為整個政府政策和基礎設施都非常好,這就天然有利于電動車的發展。”嵐圖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展術表示。
根據規劃,繼挪威之后,嵐圖汽車計劃于2023年起進入瑞典、荷蘭、丹麥、以色列等國,并持續擴充出口海外的車型陣容。目前,嵐圖的第二款產品電動豪華旗艦MPV嵐圖夢想家已進行歐洲適應性開發,預計2023年正式投放歐洲市場。
記者也從上汽集團方面了解到,今年,MG MULAN(MG4 ELECTRIC)將在國內,以及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挪威、瑞典、丹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近20個歐洲主要國家同步上市。
因地制宜滿足當地消費需求
“未來中國自主品牌參與國際競爭,需要在技術方面做到有效的提升,確保自己的產品技術和標準達到歐洲的標準,尤其在測試、環保等各方面來說都要按照歐洲的標準去做,新能源汽車產品要按照歐洲人的個性需求去做,針對性地改進。”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新能源汽車產品方面要做本土化適應改進的大量工作,這樣才能獲得較好的滿意度。
“到了歐洲一定要做當地適應性的開發,比如要按照歐洲的法規來開發車,歐洲的用戶有一些特殊的使用場景,拖鉤在歐洲是非常常見的場景。我們的車要想在那邊賣得好,這些場景要符合。”盧放表示。
他舉例說道:“我們的車在后拖鉤方面做了相應的開發。為了提升整車的拖曳質量,通過仿真分析,重新設計了整車后防撞梁,對車身左右縱梁進行了局部加強,達到兩噸的拖車質量,在同類車型中的拖曳質量最大,更加能夠滿足當地用戶的出行需求。”
曾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對于進軍歐洲市場的國內車企而言,除了要面對傳統的法規之外,更核心的是要加強對國內外市場不同的認知和理解。“在市場渠道的布設、面向消費者的宣傳,尤其是售后服務方面,需要做的事情還非常多,需要成體系、全鏈條輸出。”
“海外每賣出三輛中國車,就有一輛是上汽造。”之所能夠做出上述亮眼的成績,背后也離不開上汽集團對海外消費需求的精準把握。據悉,針對全球消費者差異化的使用環境和偏好,上汽研發團隊開展因地制宜的適應性開發,更貼心地滿足用戶需求。
以MG MULAN(MG4 ELECTRIC)為例,記者了解到,在歐洲,MG MULAN(MG4 ELECTRIC)的內飾風格與國內相比更為簡潔,底盤調校則更硬朗;部分歐洲消費者有“鄉間飆車”的習慣,MG MULAN(MG4 ELECTRIC)提升了產品底盤穩定性。
記者了解到,為適配歐洲客戶對紡織材料的喜愛,領克01出口歐洲的版型,在座椅面料上采用了100%循環可再生的econyl材料。該面料具有與原生尼龍完全一樣的品質,同時可以通過閉環回收工藝實現再利用,能大幅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對于進軍歐洲市場,盧放表示,“第一批嵐圖FREE正式發運歐洲,標志著嵐圖將在全球最成熟的市場上與國際豪華品牌同臺競技,接受海外消費者的檢驗。嵐圖出海不僅是商業上的‘走出去’,更是中國高端新能源汽車設計研發生產標準的‘走出去’,是中國文化軟實力和中國智造的展現。”
體系服務助力車企出海“征戰”
“我們訂閱模式發布之后,還是有很多爭議,整體來說國內的爭議大于歐洲的爭議,當然歐洲也有一些用戶給我留言說:‘為什么沒有買的選項?’這是非常有道理的,但從訂閱的角度來講,我們肯定經過非常長期的深入思考。”10月8日,李斌坦言道。
記者了解到,蔚來三款全新車型ET7、EL7和ET5將以創新的訂閱模式在德國、荷蘭、丹麥、瑞典四國市場開啟預訂。根據蔚來方面介紹,訂閱模式旨在為用戶提供足夠的靈活性和個性化,車輛訂閱期限從1個月至60個月不等。
2020年9月,領克以“訂閱制”為主的商業模式伴隨著歐洲戰略的發布正式落地。用戶既可以直接購買使用領克現車,也可以選擇成為月費訂閱會員(至少訂閱一個月,無月份上限,隨時可以取消),每月只需支付 550 歐元,便可享受包括保養、保險在內的無憂服務。
據悉,無論是直接購買的用戶,還是月費訂閱會員,都可以通過領克平臺使用Share(車分享)功能,將車輛“分享”給其他人使用并從中獲取收益。這也意味著,免費注冊的訂閱會員或公司組織,也可以通過領克平臺使用車輛租賃服務。
除了靈活的訂閱模式外,在服務方面,嵐圖與中國東風汽車工業進出口有限公司以及挪威當地頭部經銷商Electric Way達成戰略合作,旨在借助海外經銷商體系的成熟經驗,加快嵐圖在挪威的服務網絡布局,為挪威用戶提供高性能的電動車產品和卓越的服務體驗。
蔚來在德國、荷蘭、丹麥和瑞典將采用直接服務用戶的方式,將建立銷售和服務網絡。蔚來位于柏林的蔚來中心即將開業,同時蔚來正在漢堡、法蘭克福、杜塞爾多夫、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哥本哈根、斯德哥爾摩和哥德堡等城市建設蔚來中心與蔚來空間。
領克目前已經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瑞典哥德堡、斯德哥爾摩等開設了共9家線下體驗店。據悉,領克汽車在歐洲的每一家體驗店,都突破了傳統經銷商店看車、試車的功能,致力于打造“體驗式汽車零售社區”。
崔東樹表示,現在我國自主品牌出口進入了新的階段,即進入了新能源發展的機遇期,以新能源為主的自主品牌出口與燃油車出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他看來,燃油車方面,國內技術與歐美國家相比,仍明顯處于落后的狀態,而新能源技術則明顯處于相對先進的狀態,因此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有較大的空間。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