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廣汽埃安宣布由其控股、由廣汽埃安、廣汽乘用車、廣汽商貿聯合投資的因湃電池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冊資本為10億元。顯然,這意味著廣汽埃安在強化產業鏈布局上再進一步。
公開資料顯示,因湃電池科技的業務范圍涵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生產制造、電池材料研發及相關產品的技術服務等,總投資109億人民幣,開展電池自研自產產業化建設以及自主電池的生產制造和銷售。
顯而易見的是,這與8月時廣汽集團通過的一項《關于設立綠擎電池公司的議案》相對應。該議案還披露:合資三方分別持股 51%、40%、9%,公司預計將在2025年建成 26.8GWh?量產線,覆蓋純電、混動市場,首款產品采用廣汽自主磷酸鐵鋰技術,由集團內向集團外逐步市場化運作。
【資料圖】
眾所周知,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零部件之一,動力電池在汽車制造成本中占據相當高的比重(40%-60%)。隨著上游鋰等原材料價格的持續攀升,如寧德時代等動力電池巨頭亦隨之提價,徑直導致了下游整車企業的“不堪重負”,最直觀的體現便是產品漲價以及單車利潤的縮減。
“那我不是在給寧德時代打工嗎?”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就曾對此調侃。在上述背景下,廣汽、吉利及蔚來等諸多車企均布局動力電池等產業鏈,以應對成本壓力,同時也在于提升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事實上,廣汽埃安早前就已針對消費者對補能、安全、續航等方面的需求推出了彈匣電池、超倍速電池和海綿硅負極片電池等動力電池技術群。另外,就今年表現來看,其在產業鏈布局上同樣頻有動作。
除因湃電池科技外,埃安還陸續了啟動電池研發試制線建設,成立能源科技公司及銳湃動力科技公司。其中,能源科技公司落足于充換電服務、儲能技術,銳湃動力科技則主要針對電驅技術,兩者恰與因湃電池科技聯系緊密。
在戰略合作方面,埃安與上游材料端頭部供應商贛鋒鋰業、寒銳鈷業等達成協議布局;就新能源汽車的配套設施方面,其啟動了全球首個超充之都建設,計劃到2025年在廣州建設超1,000座超級充換電中心,預計將在全國300個城市建設2,000座超級充換電中心。
就目前來看,憑借一系列產品以及現有的電池等技術加持,廣汽埃安的市場表現蔚為可觀。數據顯示,埃安9月銷量為30,016輛,同比增長121.16%,月銷水平已超過“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其前9月累計182,321輛,同比增長132.09%。
值得一提的是,廣汽埃安現還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在不久前,其A輪融資也已落地,總融資金額高達182.94億元——在表現出資本市場認可的同時,品牌與實現IPO的距離也更近一步。
可見的是,加速動力電池等產業鏈閉環布局,埃安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將有所提升,這或將助力其市場表現更進一步。在汽車產業向新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不可否認廣汽埃安有所憑仗,亦正穩步前行。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