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可以一車分飾“輕型卡車”“越野車”“轎車”等多個角色的皮卡在國內始終銷售欠佳,是整個國內汽車市場銷量占比不足4%的小眾選擇。不過隨著近年來政策的變化,皮卡的境遇有了改觀,這款主打“實用主義”的車型或許可以兌現可觀的市場潛力。
今年4月已有對皮卡進城進行精細化管理的消息,最近推動取消皮卡進城限制在更高層面被提出,加上北京之外的三個直轄市已經放寬皮卡通行要求,其他從省會城市到二、三、四線城市對皮卡分別有所放開甚至完全不限行,讓這個被念叨了多年的汽車市場洼地有望一躍成為價值百億的新風口。
因為用途廣泛,皮卡這一車型在全球各個區域的汽車市場都表現不俗,但在中國市場卻從未風光過,“硬派”與“浪漫”的元素基本被消弭,只剩下“任勞任怨”這一優點,甚至被吐槽有些“土”。國內消費者多是把皮卡作為“四不像”的多用途工程車使用。一句皮卡“進城不土、下鄉不驕”的調侃更多是戲謔,皮卡進城長期受到限制,開著皮卡去參加社交活動更是難以想象。大多數皮卡車主多為散布在三四線城市與農村的私營業主,主要功能需求就是拉貨,又快又多地拉貨,還算車盡其用。
多年來皮卡市場遇挫確有受限政策的部分原因,因此當對其的進城管理有所變化,皮卡的春天便有了著落。其實,皮卡的剛性需求很強,隨著政策開放和消費觀念轉變,中高端皮卡顯示出巨大的市場潛能。而且,皮卡的利潤率在汽車產品中居前,一些企業重新布局皮卡市場有難以拒絕的理由。
但也要適度為預熱的皮卡市場潑一點冷水,一來在國外賣得好的皮卡是并不便宜的中高端品牌與產品,國內市場長期只有中低端皮卡車型應市,驟然的消費升級,國內品牌并未完全做好準備。火熱的新能源賽道上雖然也開始有皮卡車型出現,但特斯拉的電動皮卡已經收下了一百多萬份定金,若國內市場也開售恐怕能對標的車型堪憂。從功能上來說,皮卡的需求點和未來成長性確實值得看好,但預期皮卡可替代一定的SUV市場份額太過于理想化。二來就算是在被寄予厚望的鄉鎮市場,面包車、拖拉機、三輪車特別是電動三輪車已經占據了適宜皮卡發揮的大量空間,甚至性價比更高,若論停用場地、油耗量、操控性等細節,只講求“皮實、耐用、馬力足”的皮卡未必有這些產品能打。
太多的現實問題讓皮卡登上車界主流還有相當的距離,但其仍不失為一個有望爆發的細分領域。積淀深厚、先行一步的長城皮卡目前風光無限,長安、五菱、吉利等國產品牌也有在這個舞臺上大展身手的機會,誰能真正造出“人民的皮卡”,競爭或許才剛剛開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