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長安汽車在國內市場一共賣出了123,655輛新車,這一成績讓他們躋身國內車企零售銷量排行的第四位,其前十個月的累計銷量更是突破百萬,達到了1,005,028輛。而如此出色的銷量表現,也讓長安汽車打算把明年的重心全面轉移到新能源領域的開拓上。
12月2日,長安發布公告稱,將出資13.3億元以提高自己在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權比重,其具體比例將會從此前的40.66%增加至51%,而包括長新基金、承為基金等公司的股份占比,將會下跌至3.37%和5.57%。
這也標志著,時隔三年后長安汽車重新奪回了“長安新能源”的控制權。
(相關資料圖)
眾所周知,長安算得上是傳統車企里搞新能源產品較早的品牌了,2017年12月,長安就成立專門的新能源事業部,并于次年轉為獨立的公司運營。2018年5月,他們又斥資9900萬元,成立了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不過由于當時,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國內發展尚處于萌芽階段,且長安汽車忙于與合資車企,以及吉利、長城等國產一線品牌爭奪燃油車市場,因此并沒有太多心思可以用在新能源產品的研發上,其早期推出的電動車產品也基本以油改電為主,沒有太多競爭力可言,市場表現并不理想。
因此,為了減小投入把資源用到更需要的地方,長安汽車在2019年12月通過招商引資的形式,引入了包括長新基金、兩江基金、南方工業基金、南京潤科等企業注資入股,以解決長安新能源在資金方面的問題,并使其能夠保持運營的狀態,當然隨著股權比例跌至50%以下,長安也失去了對該公司的絕對控制權。
數據顯示,自2018年起長安新能源就開始陷入了年年虧損的困境,特別是被長安“放養”之后,他們更是交出了連續三年分別虧損4.81億、11.62億、27.72億的糟糕成績,而今年,這種狀態還在延續。
而長安選擇在此時重新拿回“長安新能源”的控制權,也釋放出他們會在明年加大對新能源領域投入的信號,畢竟汽車電動化已經成為了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若還不選擇跟進,那么掉隊甚至被淘汰,也只是時間問題。
今年前十個月,長安汽車自主品牌新能源累計銷量僅為19.29萬輛,盡管實現了133.25%的增長,但從整體比例來看,長安汽車的新能源汽車占比實在太低。
雖然長安目前已經發布了“長安深藍”以及高端純電品牌阿維塔,但從市場銷量和產品線完成度來說,兩者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并且從定位來講,這兩個品牌的其售價都達到了15萬元以上,這意味著,在消費潛力巨大的低端電動車市場上,長安并沒有太多拿得出手的產品。
可見,通過本次對長安新能源的股權變動,長安能夠一定程度地投放一些精力到自家電動車產品的研發上,這對于他們今后的全面轉型,有著積極意義。當然也有分析稱,長安此舉是為了集團架構的重組以及公司的分拆上市,結合目前他們高層頻繁的人事變動來看,也確實有這種可能性。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