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最近有外媒報道,斯柯達首席執行官Klaus Zellmer對外表示,斯柯達目前正在考慮退出中國市場,并且將會在明年做出最終決定。如果真的決定退出中國的話,未來斯柯達將會取消與上汽的合資公司,重點車型僅以純進口形式在國內銷售。
自2005年斯柯達與上汽大眾合作開始,這個品牌在國內一直都被用戶看做是“親民版大眾”,對于那些想要體驗大眾技術,又沒有太高預算的用戶來說,斯柯達就是完美的替代者,甚至有不少車迷表示:“真正懂大眾的人,都買了斯柯達。”
只可惜,對于中國市場的消費者來說,品牌依舊是很多人在購車時首先考慮的因素,很多人買大眾車,就是沖著車頭的“高級”車標去的,即使斯柯達擁有與大眾相同的平臺和動力總成,并且價格更加親民,卻依然無法與大眾品牌超高的認可度相媲美。
此外,2019年一汽-大眾將捷達獨立為全新子品牌,旗下車型均采用大眾技術,并且售價十分親民,性價比優勢遠超斯柯達,使得斯柯達品牌在國內市場變得更加尷尬。2016-2018年這3年,斯柯達每年在國內的銷量還有30萬輛以上,而到了2019年,斯柯達的銷量就下滑到了28.2萬輛,2020年下滑至17.3萬輛,2021年更是只有7.12萬輛。今年1-10月,斯柯達的銷量僅有3.8萬輛,同比去年又降低了60%以上。
除了捷達品牌的出現導致斯柯達喪失性價比優勢外,斯柯達在新能源領域也是一片空白。最近幾年國內新能源市場快速增長,大眾自家都拿出了ID.3、ID.4、ID.6這幾款國產化純電動車,并且像是途觀L、帕薩特等車型也都擁有插混版本。而斯柯達品牌不僅沒有純電動車,甚至連一款插混車都沒有,眼看著新能源的大蛋糕被其它品牌瓜分卻束手無策。
其實不僅僅是國內市場,斯柯達在海外市場同樣沒有純電動車可選,只有速派、明銳等車型提供插混動力,在2022-2023年這個時間節點上顯然是競爭力不足的。
在如今的智能化、電動化時代,中國汽車市場的總量并沒有減少,甚至今年的車市總銷量相比去年還在增長,比亞迪、特斯拉等品牌的熱銷就是極好的證明。只不過如今的市場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以大眾、豐田、本田、日產、BBA為代表的傳統車企,正在受到史無前例的沖擊,只有那些實現快速轉型,擁抱新能源的品牌才能在挑戰者的沖擊中生存下來。強如大眾、豐田,也在新能源的沖擊中丟掉了一部分市場,斯柯達要想重返巔峰確實難度不小。當然,目前一些傳聞都尚無定論,具體情況還要以斯柯達中國的官方公告為準。
你覺得下一個退出中國市場的品牌會是誰?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