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杜余鑫
責編丨崔力文
編輯丨別? ?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感染高峰疊加年底沖業績,作為經濟拉動的最后一塊熱土,汽車市場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整體市場消費力比去年同期還是有很大差距,意向客戶要少得多。”
“路面上的人流車流的情況其實都可以預見,到店量非常糟糕。”
“店內人均客流才3組,工作人員陽了大半,今年收官基本上是廢了,春節前的收入都很難保證。”
這是最近,來自三個城市汽車消費終端從業人員的真實感受。
隨著國家在12月初決定防控三年的疫情正式放開,因為感染人數的快速上升,社會面和經濟情況并沒有迎來如放開之時大家期待的那樣好轉,除了人們對病毒的害怕和擔心降低了許多外,社會面仿佛回到了疫情爆發之際的情況。
▲?上海再次臨時失去早高峰
正如大家感知的一樣,放開之后,敢出門的人沒有變多,反而更少了;街道上一片空蕩蕩,門店關門歇業,商鋪落鎖走人;身邊的同事相繼因為“陽”都回家辦公了,天選打工人越來越少;如上海這樣的一線大城市,最近一周擁堵的早高峰也沒有了,城市道路暢通無比,地鐵客流量銳減50%。
人們生活面也出現了一些不一樣的變化。從疫情之前疫情開始的時候搶口罩,到大面積封控的時候搶菜,現在放開了,反而出現搶藥的情況,退燒藥、感冒藥一藥難求。快遞再變慢遞,各個購物平臺上買的東西,一星期過去了還沒發貨。日常的外賣要么沒人接單,要么配送費翻倍。
作為城市和社會運轉的一環,反應在汽車產業鏈條和終端消費市場,則出現了不少人發燒感染,陸續居家的情況,汽車產業和汽車消費因為疫情的沖擊,仿佛又迎來一次冰點。
作為經濟拉動的最后一塊熱土,被寄予厚望的汽車產業,以及每位汽車人,無不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而原本常態的年底沖量大收官,也因為疫情的因素,再次被打亂節奏,成色不足。提振汽車銷售,提升消費信心,從國家到地方,從車企到終端再到個人,都在想盡一切辦法,挽救車市。
01
或成最難收官年
2022年的時鐘即將跑完它的刻度,車市的艱難收官,似乎已成定局。
除了文章開頭反映出來的境況,四季度的前兩個月,汽車消費其實也出現了罕見的乏力。要知道,作為汽車消費的核心月份,四季度整體的汽車銷量要占到全年的30%左右,但顯然,今年的四季度這個數據將會下跌至26%左右,至少比往年損失80萬輛新車。
這個跌幅,是史無前例的,絕大多數汽車企業,將面對糟糕的四季度,并反應在銷量和營收、利潤之上。
來自乘聯會的數據顯示,無論是批發還是零售,都可以看到9月份才是下半年汽車消費的高點。從進入到四季度開始,均出現了連續的環比下滑,汽車消費年底翹尾的現象已經蕩然無存,月200萬輛+的收官常態難以企及。
不難理解,10月份和11月份車市的糟糕境況,同樣與疫情封控有關。
特別是進入到11月以來,從廣州到重慶,再到河南、河北,新一輪新冠疫情在全國多地擴散。這個行業重度依賴人氣、依賴客流量,每一輪疫情襲來,都不可避免地限制了人員流動,讓汽車終端飽受打擊,各地車市也陸續因為疫情管控而出現降溫,甚至滑落谷底。而城鎮居民的收入特別是第三產業從業者的收入,受疫情持續影響很大,消費購買力相對降低。
進入到12月初以來,雖然國家政策面已經全面放開,經濟也好,車市也罷,要回歸到往常水平,依然需要一個持續的過程。特別是近期受疫情影響抑制汽車銷量,導致庫存預警區域指數較高。
“今年的12月份,批發和零售200萬輛無望,或將迎來有史以來最差的12月份,即便是迎來車購稅減半政策進入倒計時和年底終端促銷,疫情當下,人們在乎的還是自己身體和健康,至少得熬完這一波才有可能消費。”有行業觀察人士如此分析到。
可以肯定的是,放開的初期階段,無論是社會持續和經濟消費,乃至汽車消費,肯定會遭受到巨大沖擊,大批的感冒發燒、居家辦公,都會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社會運轉帶去一定影響。
包括超市、商場,以及餐飲行業,各地均反饋表示,放開之后前幾天出現了明顯的回升,但隨著身邊人陸續“陽”的出現,反而讓很多人覺得安全度降低,減少外出就餐頻次,這對線下消費業的打擊應該是超乎預期的,汽車消費終端,同樣也難以獨善其身。
正如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說的那樣,此輪疫情要做好2~4個月準備。這也就意味著,汽車行業和汽車消費在這2-4個月范圍內,還將面臨一輪煎熬。
▲?疫情達峰,全民真正全力抗疫
再加上,今年傳統的春節假期在1月下旬,原本1月份也是汽車消費的重要走量月份,但這一次的同比數據將非常難看。綜合這兩個月的汽車消費情況,今年的汽車的收官之戰,勢必將會非常艱難。
不過,信心并不會因為短暫的困難而喪失。面對疫情的放開,最主要的訴求還是讓人們回歸正常的生產生活,強力推動經濟發展。隨著人們對疫情心態的放平,國家防疫政策的不斷優化,“應染盡染”對病毒有了全面的感知之后,才能真正回歸到正常的社會運轉,市場不斷回暖的大趨勢不可逆轉。
02
政策再出手,車市必須救!
雖然都在倡導市場經濟,但對于中國這樣一座龐大和多元的消費市場來說,政策這只無形的推手,關鍵時刻仍然起到巨大作用。
今年6月的購置稅優惠減半的政策,對汽車消費的提振效果明顯,對6-9月的汽車消費起到了積極作用,更是推動了這四個月,成為全年汽車消費的旺季。
進入到年底,購置稅減半推出、新能源補貼退坡、年底收官促銷等多重因素推動,原本汽車市場將迎來新的高峰,但沒想到的是,疫情放開的沖擊,對汽車消費的影響遠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這兩個月以來,從國家層面傳遞出來的消息,作為經濟拉動的最后一塊熱土,刺激汽車消費,勢在必行。
11月底,工信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鞏固回升向好趨勢加力振作工業經濟的通知》,在關于深挖市場潛能擴大消費需求方面提出,進一步擴大汽車消費,落實好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階段性減半征收購置稅、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延續等優惠政策。
業內分析,除了確定2023年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延續外,在針對燃油車領域,明年有望延續今年關于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的政策,也有可能從今年50%的幅度提升至75%。總體來說,國家將繼續撒錢刺激汽車消費。
上周,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了2023年世界經濟向下的趨勢,并提出了內需消費成為拉動經濟的核心重點,強調支持新能源汽車等大件商品的消費,同時還要注重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動產業鏈的強大。
同一時期,國家發改委印發《“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提出,釋放出行消費潛力。推動汽車消費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鼓勵限購地區探索差異化通行管理等替代限購措施。推進二手車交易登記跨省通辦,便利二手車交易。加強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加氫站等配套設施建設。
多項政策都在助力汽車行業渡過最艱難的時刻,為整個行業帶去強大的信心和力量。畢竟汽車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穩定器”和“壓艙石”,汽車在穩定生產、擴大內需、保障就業、推進創新等方面具有極高的產業帶動作用。
隨著國家政策方向的明確,各地方也開始開啟新一輪的汽車消費刺激政策,試圖在今年特殊且艱難的年底收官之際,為車市寒冬加把火,升升溫。12月中旬起,深圳多個區均再次發布了汽車補貼政策,寶安區將推出1億元購車補貼;羅湖區將發放累計6000萬元購車補貼;福田區將開展汽車消費抽大獎等活動;龍崗區將開展線上汽車展銷活動及新能源車進商圈對接會等。
而作為唯一一年沒有順利舉辦國內國內四大車展的2022年,此次廣州也頂住巨大壓力,確定了在12月30日重啟廣州車展。雖然各大車企相繼表示不會在廣州車展上發布重磅產品和戰略,但仍表示將積極支持區域和經銷商積極賣車,為2023年的車市拉開一個好的開始,打響開門紅。
12月22日這天,冬至已至,春天還會遠嗎?這句話,同樣送給所有堅守的汽車人,送給未來將燦爛無比的汽車行業。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