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文|侃見財經
新能源的“價格屠夫”又掀起一場戰爭。
此番特斯拉大幅降價無疑吹響了“價格戰”的號角,2023年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將更為激烈。
1月6日,特斯拉突然官宣,國產車型大幅降價,Model 3起售價下調至22.99萬元,Model Y起售價下調至25.99萬元,交付周期均為1-4周。其中,降幅最大的是Model 3后驅版,降了3.6萬元,降幅達13.54%;Model Y長續航版更是直降4.8萬元。
同時,特斯拉還公布了全新的Model S、 Model X起售價,分別為78.99萬元、87.99萬元。
當天,特斯拉還宣布,將Model 3、Model Y在日本的價格下調約10%。
2023年開年,特斯拉還推出了新年限時福利,即日至2月28日期間,完成交付的Model 3和Model Y的新車訂單,可享受6000元限時交付激勵方案。
一系列瘋狂降價的背后是,特斯拉的焦慮。
相比之下,以比亞迪為首的國內新能源汽車廠商的市場份額則迅速快速增長,2022年前11個月,國產新能源廠商的市場份額合計達31.3%。
另外,據招銀國際發布的一份報告數據顯示,從2022年12月1日至12月25日,特斯拉在中國的平均每日零售額較2021年同期下降了28%。
如此看來,特斯拉突然揮起的“價格鐮刀”,更像是一場被逼的價格策略。
產能過剩、需求疲軟,正在成為特斯拉最大的焦慮。
而特斯拉“產能過剩”更明確的數據來自于,其公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生產和交付報告。其中顯示,四季度交付量為40.53萬輛,不及市場預期的42-43萬輛;四季度總產量為43.97萬輛,略超預期的43.88萬輛,為連續第3個月出現產能過剩。
摩根士丹利在報告中指出,由于產量超過交付量近56000輛,特斯拉的渠道庫存在一年內翻了兩番。
瑞穗證券也發出警告稱,短期內,特斯拉銷售可能疲軟,因為宏觀‘逆風’和消費信心疲軟可能會降低對高價電動汽車的需求。
截至當地時間1月5日收盤,特斯拉股價報110.34美元,相較于2022年年初,累計下跌幅度達72%,總市值跌至3484億美元,相較于2022年年初,累計蒸發9037億美元,成為2022年以來美股表現最差勁的科技巨頭。
“殺一個措手不及”
面對特斯拉的突然大降價,其他新能源車企無疑被“殺了個措手不及”。
因為前不久,包括比亞迪、奇瑞、長安、大眾、寶馬等車企剛剛掀起了一輪新能源汽車漲價潮,單車最高漲幅達到2萬元。
其背景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已于2022年12月31日終止,意味著,在此之后上牌的車輛國家將不再給予補貼。
此番特斯拉大幅降價無疑吹響了“價格戰”的號角,2023年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將更為激烈。
受此消息影響,1月6日午后,港股造車新勢力集體跳水。截至收盤,理想、小鵬汽車均大跌超6%,蔚來則跌超3%。
未來,是否會引起其他車企的跟進降價,業內將持續關注。
對于特斯拉的突然降價,小鵬汽車內部相關人士對媒體表示,小鵬汽車有自己的銷售節奏,會根據自身情況決定產品售價及促銷活動,而非跟隨其他車企。
如果考慮到特斯拉技術進步帶來的單車成本與規模成本的下降,三年后,假設維持30%左右的毛利率,則Model 3低配版最終的國內定價可能會降至17.51萬元。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