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汽車的日子不太好過。
從被爆出三年虧損總額累計超170億元,到員工工資自上而下打折傳聞,再到耗時4年的“侵害商業秘密”案件風波中,一審判決威馬需賠償吉利700萬元。自去年以來,威馬的負面消息不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威馬汽車及其子公司1.3億資金被凍結的消息再起波瀾。據天眼查信息顯示,2022年12月以來,威馬汽車旗下的威馬新能源汽車銷售(上海)有限公司新增多個財產保全裁定書。文書顯示,上海形家廣告設計有限公司、昆山建邦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安吉智行物流有限公司、重慶長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寧波納原科技有限公司請求法院查封、凍結威馬公司共計約價值1.3億元財產。法院認為該申請符合法律規定,裁定執行。
不過,近期關于威馬汽車新增股東的消息也引發了關注,國資背景的綿陽安州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已持股67.31%,成為威馬四川公司的最大股東。外界認為,這或可扭轉威馬的嚴峻局面。1月6日下午,針對資金凍結、國資入股等近期消息,新黃河記者致電了威馬汽車官方客服了解詳細情況,一工作人員登記信息后,表示會根據情況作出回復。截至記者發稿前,尚未收到相關回復。
彼時,威馬一度與蔚來、小鵬、理想并稱造車新勢力的“F4”,如今威馬已經掉出“第一梯隊”,未來的轉機在哪兒還未可知。
港股招股書已失效,此前多次沖擊IPO未果
2022年6月1日,港交所披露新一批IPO申請名單,威馬汽車在列。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底,威馬汽車累計交付量達8.34萬輛,其中2021年累計交付4.41萬輛。但另一方面,2019年至2021年,威馬汽車營收分別為17.62億元、26.71億元、47.42億元,同期虧損金額分別為41.45億元、50.84億元和82.06億元,三年累計虧損達174億元。
不過,當時引發更大關注的是,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的薪資,在2021年高達12.6億元。事后,沈暉回應12億年薪是誤讀,其實只是股權激勵,實際年薪201萬元。
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圖片來自威馬官網
顯而易見的是,威馬汽車的上市進展遲遲沒有動靜。根據港交所規定,擬上市企業的招股書有效期為6個月,若6個月內未通過聆訊,則轉為失效狀態。也就是說到2022年12月1日時,威馬汽車在港股遞交的招股書已經處于失效狀態。如想繼續申請上市,需要在三個月內更新財務數據及其他需要披露的信息。
緊接著,去年12月,威馬汽車的聯合創始人CFO杜立剛被曝離職,但并未有更多證實和回應。此前的招股書顯示,沈暉、杜立剛等均任執行董事。此前,2020年,威馬汽車也出走了多位高管,其中包括出行事務部總經理劉立群、首席營銷官祁立人和聯合創始人、首席出行官陸斌。
威馬的上市之路曲折又執著,雖然此前也有多次沖擊表現,但均未果。早在2018年,沈暉就公開表示,威馬汽車將尋求海外上市的可能性。2020年9月30日,威馬汽車首次開啟了科創板上市輔導備案,2021年1月,威馬汽車完成上市輔導,4月,威馬汽車暫緩了科創板IPO的申請。
回望一下造車新勢力的“F4”,蔚來、理想、小鵬三家均已經上市。
歷時四年,一審判賠吉利700萬元
上市未果,但一場持續4年的侵權官司卻迎來一審結果。2022年12月底,有消息稱,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已對吉利和威馬知識產權糾紛作出一審判決,根據判決,威馬(被告)需賠償吉利控股及吉利汽車研究院(原告)700萬元,包括經濟損失500萬元和為制止侵權的各項花費200萬元。此外,威馬汽車要停止使用用于EX5車型上的5個汽車零部件圖紙,法院審理后認定,這5個圖紙相關信息均屬于吉利汽車。
據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威馬汽車方面回應目前仍是一審判決,該案件判決尚未生效。另據媒體報道,威馬汽車相關人士稱威馬方已上訴,目前不涉及執行問題,且停用的5張汽車零部件圖紙對威馬汽車的研發生產沒有實質性影響。
案件源于2018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吉利汽車研究院以侵害商業秘密為由,起訴威馬汽車的四家公司,包括威馬汽車科技集團、威馬智慧出行科技、威馬汽車制造溫州公司、威馬新能源汽車銷售公司,索賠金額高達21億元。2019年9月,該案件首次開庭,經多次審理。
其實,威馬與吉利的淵源頗深,創始人沈暉曾擔任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也是推動吉利收購沃爾沃的負責人。上述提到的陸斌也曾任職吉利,擔任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威馬汽車的另一位執行董事侯海靖同樣曾在吉利集團擔任過副總裁。
天眼查信息顯示,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涉及專利權權屬糾紛的開庭公告有83個,大都與吉利相關。
威馬汽車正式成立于2015年,總部位于上海。彼時,沈暉帶領團隊僅歷時16個月就建成了新造車企業中首個自主建成投產的工業4.0智能制造整車工廠,且因為沈暉相比“蔚小理”的創始人來說汽車行業的從業經驗更豐富,在早一批的造車新勢力中備受消費者的關注。
高光遠去,未來還是未知數
2019年被公認是威馬的高光時刻。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威馬汽車1-11月累計交付(上險數)15,355輛,成為造車新勢力中年內單一車型交付量冠軍,威馬汽車還入選了“2019福布斯中國最具創新力企業榜”。
但似乎下坡路也肉眼可見地開始了。威馬汽車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威馬汽車的研發開支分別為8.93億元、9.92億元和9.81億元,分別占比同期總收入的50.7%、37.1%和20.7%。可以看到研發開支占比正在逐年緊縮。
圖片來源:沈暉微博
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威馬年銷總量4.42萬輛,位列小鵬、蔚來、理想、哪吒之后,同年,小鵬交付9.82萬輛,蔚來交付9.14萬輛,理想交付9.05萬輛,已經顯露出威馬與前三的差距。而根據已經公開的數據2022年1-10月,威馬汽車累計銷量29284輛,同比下降14%,均不及零跑汽車、哪吒汽車等。
嚴峻的銷量形勢下,威馬汽車還曾引發“鎖電門”風波。2022年初,一位威馬車主創作了一首維權歌曲《200塊就把我騙了》開始傳播。據這位車主介紹,威馬汽車以“免費檢查車輛及贈送200元京東卡”為誘餌驅使用戶到店,實則卻是通過OTA(遠程升級)悄悄“鎖電”。因為“鎖電”事件,在社交平臺上引發了數百位車主的集體投訴。此后,威馬汽車“鎖電”的問題還登上廣東3·15晚會。
一位曾經因為“鎖電”事件而維權的威馬汽車車主告訴新黃河記者,還有一部分車主仍在等維權消息,但他已經于半年前低價轉售了車輛。
網傳的威馬內部信
內憂外患似乎總習慣同時來襲。去年11月,一封名為《和衷共濟,共渡難關》,并署名沈暉的內部信被曝出。從信件內容可以看出威馬汽車的財務壓力可見一斑,在應對措施中也提到公司管理層降薪一半,員工工資打七折等。此前關于傳威馬汽車裁員降薪的消息也早已傳出。沈暉在回應里提到,這是為了降本增效,穩健度過寒冬。
輿論旋渦中的威馬汽車也有一則好消息,近日,國家企業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威馬汽車科技(四川)有限公司發生多項工商變更,注冊資本由此前的1.7億元增至5.2億元,新增股東綿陽安州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其持股67.31%成為威馬四川公司的最大股東。而綿陽安州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綿陽市地方國企和四川省財政廳共同持股的企業。
資金續命之后還得看效果。談及目前的狀況,去年底沈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只是大環境不好,收著點過日子”。但威馬接下來的日子過得如何,還是未知數。
新黃河記者:李運恒
編輯:劉玉紅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