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虛報產值46.83億
”
(資料圖片)
作者|融溪
剛剛,一家老頭樂企業曝出猛料。
雷丁汽車創始人李國欣,實名舉報當地政府有“一把手霸權現象”。
在這封公開的舉報推文中,李國欣表示,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向有關單位實名舉報,稱被舉報人為了彰顯政績,逼迫雷丁汽車虛報產值。
2022年,雷丁汽車集團在當地共上報工業和銷售產值67.28億元,但財務數據顯示企業實際數據為20.45億元,所以累計虛報高達46.83億元。
這一事件迅速在行業發酵,話題也登上熱搜。
李國欣在視頻中表示,還遭遇被舉報人的打壓,對企業斷貸,逼企業破產。
目前雷丁汽車已經處于停產停工的狀態。
而前不久,雷丁汽車剛宣布完成A輪融資,融資規模為32億元。
不過因為雷丁汽車沒有獲得抵押物續貸支持。這極大影響了投資機構的信心,截至目前,前期約定的融資,并沒有如期到位。
以下為舉報信全文:
雷丁汽車介紹
雷丁汽車成立于2008年,最初主營業務是電動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的研發與制造,產品主要是低速電動車,也就是老頭樂。
2010年后,低速電動車開始爆發紅利,這也是雷丁汽車快速成長的關鍵期。2016年至2017年間,雷丁電動車銷量分別達到了15萬、21萬輛,2018年,全年銷量高達28.7萬臺,總銷售額超過120億元。
連續三年蟬聯低速電動車銷量冠軍,這也奠定了雷丁汽車低速汽車市場行業龍頭老大的地位。
不過隨著低速電動車市場遇冷,按照“升級一批、規范一批、淘汰一批”的政策要求,關于低速電動車的監管政策趨于嚴格,各地開始嚴禁新增低速電動車產能。
政策實施后,一大批小作坊企業被淘汰,低速電動車市場規模急劇萎縮,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雷丁開始嘗試轉型,方式也簡單粗暴:買買買。
2018年底,野馬汽車因經營不善,其82.5%股權在交易平臺上作價12億元。就在外界還在揣測有沒有人會接手時,2019年,雷丁和野馬汽車戰略重組簽約儀式在成都舉行,雷丁汽車正式入股野馬。
在收購野馬汽車之前,雷丁汽車就開始轉型。2018年4月,雷丁汽車通過收購陜西秦星,獲得了新能源商用車生產資質,并在咸陽建立了雷丁秦星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自此,雷丁汽車擁有了傳統乘用車和商用車、新能源乘用車和商用車四重生產資質,結束了“無準生證”的黑暗日子。
雷丁汽車成為新能源車企的“正規軍”,并且打出了“老百姓,開雷丁”、“為6億老百姓造車”的口號,專注于城市下沉市場。
2021年,雷丁汽車全資收購野馬汽車,并擁有后者100%股權,收購價格約14.5億元。
看似順利的轉型之路,時間一久,背后的問題也將顯露出來。
野馬本身作為市場競爭力不足的末流企業,收購野馬汽車,雷丁除了能拿到一紙生產資質和號稱年產20萬輛的生產基地外再無其他。要知道,造老頭樂和造車不同,車企資金壓力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在新能源車賽道這個巨大的吞金獸面前,雷丁和其它車企一樣,缺錢了。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有不會少經銷商表示,雷丁汽車在收到全款后不發車,疑似破產。
隨著11月份官宣獲得融資,破產的聲音逐漸消退。
而且這次A輪融資的背后,由濰坊市濰城西部投資發展集團領投,還有山東省市國有資本、產業和民營資本跟投。
當時的雷丁汽車雄心勃勃,除了非洲和東南亞市場外,未來將進軍歐洲、北美洲等發達國家市場。
只不過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短短兩個月,曾經認為峰回路轉的新能源車企,會再次出現反轉劇情。
上一篇:每日聚焦:誰壓倒了雷丁汽車?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