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和他的《流光時代》
見到李泉的時候,他坐在燈光昏暗的錄音棚里,看不清表情。
(資料圖)
錄了一下午的歌,他顯然還沒從音樂的世界中完全抽離出來,自嘲地形容自己最近的狀態:“除了音樂,什么都不關心。”
今年53歲的李泉,穿一件洗得發白的細格紋襯衫,藏青色長褲,白球鞋,講話慢條斯理,身上有種難得的少年感。
很難想象,眼前的人已經出道近30年,早在千禧年就創作過《我要我們在一起》《走鋼索的人》這樣紅極一時的流行歌,占領當年各大榜單,和林憶蓮、劉德華、范曉萱、杜德偉等人都有過合作。
音樂圈里甚至有種說法:北亞東,南李泉。指的是張亞東是北京音樂的代表,而李泉是上海音樂的代表。
現在的他,早已成為更自由的音樂人,擁有3個樂隊,分別做爵士、電子音樂和古典音樂,在不同風格中隨意切換。
最近,他又有接受了新的挑戰,為好友林海制作的音樂劇《流光時代》操刀作曲并擔任音樂總監。
這是他的第一部商業音樂劇作品,背負了不小的壓力。但這種完全投入的專注,也讓他覺得自己像是重新回到了少年時代,那些騎著車穿過上海大街小巷的日子。
01
與“選秀”格格不入
卻在這個故事中看到自己
開始籌備《流光時代》,正是上海最熱的季節。為了放松下來,李泉又恢復了念書時的習慣,騎自行車往返于學校和家之間,每天濕很多衣服。
騎車讓他記起小時候的感覺。“那是一個人一生當中最細膩的時候。街道看似很無聊,但你的專注點都是最細節的東西。而到了一定年紀后,人會用經驗和技術代替以前的敏銳,那創作也會走進死胡同。”
投入創作的這兩個月,他好像又找到了以前的狀態。“所以我自己也很期待這個音樂劇會變成什么樣子。”
時間回到去年年底,李泉接到林海的電話,問他想不想一起來做音樂劇。
這個提議一下子勾起了李泉的興趣。他從小學的是古典音樂,剛出道進入這一行的時候,還被大家說過寫的歌不夠“流行”。而音樂劇的風格正好介于兩者之間,對他來說反而更好駕馭。
但當他看到林海發來的劇本,卻有些猶豫。
《流光時代》探討的話題很尖銳:選秀、飯圈、粉絲經濟。故事講述的是一群心懷藝術夢想的年輕人來參加音樂劇《新馬路天使》的選角節目,卻意外卷入了資本的游戲。是捍衛初心,還是向流量低頭?每個人都在巨大的誘惑面前搖擺不定。
“當時我的第一感受其實蠻疑惑的,我的歌會跟‘選秀’這件事情搭界嗎?”
李泉不是選秀時代出來的歌手。他大紅大紫的時候,音樂圈的玩法無外乎寫歌、出專輯、拿獎、演出。至于現在盛行的飯圈文化,“總覺得離我有點距離。”
大約8年前,年過40的他第一次嘗試參加綜藝,上的是央視推出的公益音樂節目《夢想星搭檔》,他和古巨基獲得了那一季的冠軍。
在此之前,他很排斥邁出這一步。“我從小就被訓練成一種個性,覺得做音樂的人是不該參加綜藝節目的,狹隘地認為好像搞藝術的就該和別人不一樣。”
但這段經歷讓他改觀了不少,他發現“原來在綜藝里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音樂。”所以最近幾年,他又陸續去了《蒙面歌王》《歌手》,在名利場中最大限度地忠于自我,純粹享受著音樂帶來的快樂。
因為有這些體驗,李泉覺得《流光時代》“是個真實且耐看的故事”。
“尤其是隨著劇本的每一次修改,我逐漸了解了選秀以及那個背景下人性很多方面的沖突、交融。”
“不管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的哪一個角落的人,他做的事情、工作或許跟你不同,但是人性是相同的,人在碰到社會的誘惑、打擊時產生的情緒是相同的。所以可以透過這個劇看到背后的社會現象。”
為了讓這種共鳴更真實,《流光時代》百分百還原了大型選秀現場,連演員在現實世界都是選秀節目的親歷者。
男主角麥亨利因在英皇歌唱比賽奪冠而入行。女主角潘虹則憑借《中國好聲音2020》總決賽季軍出圈。“他們在表演的時候可以把自己的一些經歷帶到劇里面去,這一點非常好。”
不過,李泉并不希望這部音樂劇只有嚴肅的一面。除了帶給觀眾對人性的思考,他更在意的是讓大家沉浸在視覺與聽覺的享受中。
《流光時代》最終的呈現形式并不沉重,而是一部笑點密集的喜劇,復刻了很多讓人會心一笑的綜藝名場面。
不僅如此,它還把“沉浸式”體驗發揮到了極致。從檢票那一刻開始,觀眾就進入了劇情,成為了表演的一部分,甚至能左右劇中人物的命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