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之后的上海,一次突如其來的升溫,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在11月10日一個大晴天開幕。
【資料圖】
藝術圈的從業人員和愛好者們認真打扮,一同出現在上海城中心臟位置上海展覽中心。陳列、噴泉,井井有條。
ART021 11月10日至13日在上海舉辦
創始人曾對媒體坦言,ART021重視交易額,這是一個營利性的活動,同時堅持著高品味的藝術水準。
匯集來自全球各地的畫廊、美術館、藝術機構和藏家,構建一個交流和交易的平臺。今年,來自19個國家的134家畫廊帶來近萬件藝術品,ART021已經成為亞洲頗具影響力的藝博會之一。
會場分為幾個部分,其中主畫廊單元匯集114家以經營二十一世紀當代藝術為主的國內外畫廊,APPROACH單元旨在扶持年輕畫廊,今年有20家。
公共項目單元精選了7個項目,以打破常規的姿態出現在觀眾眼前。開幕前,ART021官方微博發布了首款藝術家海報,由香格納畫廊和中國當代藝術家丁乙支持。
高品味的營利性活動
01
-?
我們應藝術珠寶CINDY CHAO的邀請,連續第三年來到ART021。
傳統上,珠寶不是藝博會的主角,現場大部分展廳都屬于畫廊。而CINDY CHAO歷來以藝術品的邏輯運作品牌,堅持參加各大頂尖藝博會,并選擇在這樣的場合發布自己的最新“大師系列”作品。這一系列每年作品數量極少,代表了CINDY CHAO藝術造詣的巔峰。
CINDY CHAO連續多年受邀參加高級別國際權威藝博會,如巴黎古董雙年展、歐洲藝術與古董博覽會和倫敦巨匠臻藏博覽會等,屢次收獲獎項。
秉持“取之自然,師法自然”的理念,品牌今年在現場呈現兩件新作品:2022 Black Label Masterpiece大師系列新作——春之豆蔻胸針及加勒比海盛夏胸針。
春之豆蔻胸針
春之豆蔻胸針,以初春萌芽的豆蔻為靈感。一顆81克拉的橢圓蛋面哥倫比亞祖母綠鑲嵌于豆莢之內。
為表現作品的立體弧度,Cindy Chao在以往立體雕塑概念的基礎之上,開創了3D-3時代。借鑒了油畫中色彩堆疊的原理,整件作品采用了多層次的鑲嵌疊加組合。
選擇榫卯結構,將祖母綠與鉆球鑲嵌在豆莢底部的鈦金屬結構上,每一個銜接位置、角度的吻合度都經過縝密計算,寶石與鉆球也看起來仿佛漂浮在豆莢之上。
機關設計讓豆莢葉片可以輕微晃動,展現躍動感。飽滿實心的祖母綠與空心鉆球的并置,融合“虛與實”的藝術表達。
加勒比海盛夏胸針
另一件作品加勒比海盛夏,芭蕉葉在微風中搖曳。Cindy Chao以鈦金屬打造葉片,再鑲嵌上超過2000顆寶石,總重量不到40克,輕盈如同一片真實的葉子。
作品運用了軌道式鑲嵌,共計375顆阿斯爾切割白鉆,每顆鉆石的直徑、高低、腰棱厚度等細節高度統一,誤差僅為0.3-0.5毫米。
主石是一顆3.8克拉的水滴形哥倫比亞祖母綠美,頂級木佐綠色澤。主石不居中,而是被點綴在側面葉片上,用以展現芭蕉葉片因旺盛生長而卷曲的瞬間。
連續三年,CINDY CHAO的展館都出現在上海展覽中心序館。今年以“層疊時空”為主題,再次邀請荷蘭建筑空間設計師Tom Postma,構筑逐層遞進、虛實結合的展陳空間。
此前兩年的主題分別是“移動博物館”和“藝境帷幄”。珠寶作品之外,CINDY CHAO的展陳布景和空間設計也是一大看點。
CINDY CHAO展館今年以“層疊時空”為主題
02
-?
藝術展可以簡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展品不出售的展覽,另一種展品可供出售,也就是藝博會。ART021就是藝博會的一員,藝術家和畫廊等經銷商在這里展示作品,需要向主辦方付費。
一次成功的藝博會通常以吸引到頂級的畫廊、藝術家以及大藏家為榮。藝博會上的種種信號,也是藝術圈的一種風向。
ART021創始人之一周大為近期接受《Hi藝術》采訪時說,ART021致力于將當代藝術與更多的產業鏈對接。中國其實有很多潛在的藝術消費者,但買賣作品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還包括藝術衍生品、藝術的品牌公關、藝術教育培訓,甚至藝術地產等等,這些其實都是藝術產業的組成部分。
而另一位創始人應青藍在幾年前接受采訪時強調了一個重要角色——藏家。主辦方會邀請藏家參加晚宴和預覽,其中很多企業家。主辦方努力保證邀請的VIP質量,很多畫廊不愿意看到只有老面孔。
近年,隨著藝術品市場規模不斷擴張,培養新藏家也成了畫廊的關注點。“潮流”文化正日益受到年輕一代藏家關注。專業的藏家也給畫廊帶來壓力,是否帶對作品、做好呈現都是挑戰,藝術市場是全球化的競爭。
與ART021日期重合,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在上海西岸藝術中心上演,二者都是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周的一部分。西岸博覽會同樣匯集來自19個國家的逾百家畫廊,包括高古軒、豪瑟沃斯、立木畫廊和里森畫廊等等國際知名畫廊。
西岸與ART 021同步舉辦
疫情持續至今,在上海可以如期舉辦如此盛大的活動,給藝術品市場帶來希望。疫情之前,中國已經逐漸成為國際藝術品行業關注的焦點之一。
2005年英國出版的《藝術品交易這一行》曾寫道:“阿爾法市場已經由倫敦轉移到了中國香港和紐約。”邦瀚斯拍賣行一位高管幾年前對《金融時報》表示,亞洲藏家在科技、金融、加密貨幣等新領域賺錢越來越多,他們有很多錢花在藝術品上。
最近十幾年,亞洲藝術品市場生機勃勃。香港是國際藝術中心之一,而新加坡、韓國的藝博會和畫廊也在蓬勃發展。在當下這個時點,國際藝術品市場正走出疫情,快步回歸正軌。而多年來藝術圈投向中國內地市場、年輕藏家的目光,也沒有因疫情而移走。
對于收藏、藝術品投資這個源自西方的游戲,中國還需要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
1737年,起步的巴黎沙龍成為決定當時法國藝術家地位和身價的關鍵。后來的倫敦皇家藝術學院也在市場上建立了類似的控制權。到了1913年,紐約軍械庫展覽成為美國藝術史上的里程碑。
1960年代后期,科隆藝術博覽會和杜塞爾多夫博覽會先后出現,直到后來的巴塞爾藝博會成為行業領袖。巴塞爾藝博會不斷開“分號”,從美國邁阿密、中國香港,到今年開始的法國巴黎,與主辦城市合作,成為當地藝術市場的一個風向標。
國際藝術品市場的復蘇速度超出想象。10月中旬倫敦弗里茲藝術博覽會,下旬的“藝+巴黎”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現場都十分火熱,美國人紛紛飛到歐洲共襄盛舉。
今年的“藝+巴黎”出現了“報復性消費”
03
-?
藝術圈也遵循強者恒強的法則。全球經濟整體疲弱對藝術品圈的負面影響是不容忽視的,調查顯示,疫情期間一些交易量較小的畫廊遭受了致命打擊,而少數頂級畫廊和大藏家們,對疫情免疫,甚至出手更為驚人。
調查發現,疫情加劇了全球財富的集中。頂層富人俱樂部的人數變得更多,而他們手里的財富也越發膨脹。總部設于法國巴黎的凱捷管理顧問公司近期報告稱:“擁有100萬美元以上流動現金可消費”的高凈值個人的數量大幅增加。
本月《金融時報》報道,縱觀國際藝術品市場,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挑戰,而貨幣波動的影響是全球性的。這幾個月美元的走強可能促使美國藏家更頻繁地出手,而畫廊也紛紛將定價改為美元以抵御不確定性。
中國年輕藏家正在出現,ART 021上出現了不少潮玩藝術品
Arts Economics針對全球2700多名藏家展開的調查,認為全球經濟可能會走向放緩,但今年的藝術品交易有望創紀錄,達到去年的兩倍之多。
今年上半年的幾個關鍵數據帶來的信心。調查涉及的國家匯總數據顯示,與藝術市場交易額高度相關的進口數據和出口數據都出現了大幅上漲。今年上半年,藏家們在藝術品上的支出超過了2021年全年。
調查發現,疫情并沒有觸及那些每年在藝術品上花費超過100萬美元的人。受調查的人當中超過三分之一計劃在今年底前花費至少100萬美元,還有少數人估計花費超過1000萬美元。
2022年,藝博會重新興旺起來,數量略低于疫情前的2019年,但比2020年大幅增加。
《金融時報》采訪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經濟學教授坎尼斯·普倫德加斯特,他說,市場不再跟蹤經濟,而是跟蹤財富。
對于富人階層而言,他們并未受到生活成本和通脹危機的沖擊。“藝術已經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成為一種全球化的身份商品。即使在股市大跌的時候,富人也會想,好吧,或許我該買一幅畫。”
盧曦采訪手記? ? ? ?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