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影行業都不太好過。雖然2020年影院停工了近180天,但從票房來看,2022年電影行業似乎面臨著更為嚴峻的寒冬。如果2020年影院復工是大病初愈的話,那么2022年三四月份就是略有恢復后的二次復發。當前大盤票房幾乎退到了十年前。
這樣的形勢很明顯將對影院投資建設者的心態產生重大影響。小艾通過和一些行業人士的交流,明顯感到現在談論影院投資建設的話題似乎有些不合時宜,大家說得最多就是現在如何堅持,包括關停那些沒有效益的影院、爭取減租、減人增效、收縮規模、審慎投資新開影院等等。
可以肯定的是,討論影院是否消失并不明智,影院投資也不會停止,只是行業發展不會再現前幾年那樣的速度。這既是市場規律使然,也與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密不可分。
既然影院投資建設不會停止,那今后幾年會呈現哪些變化呢?
01
投資主體更多地依靠專業隊
對完全依靠影院獲得資本回報的投資人來說,是否投資要看項目回報率如何,效益如何,如果回報率達到他的目標就會進行投資。而現在影院對于資本方已經不再具備之前的投資價值,他們自然關門退出。
剩下的就是實實在在依靠電影過活的人,如院線、影管、影投公司。他們對這個行業的認識和了解更深入,專業性也更強。對這部分人而言,無論電影發展如何,他們都會堅守,也只能堅守下去。當然了,過幾年行情好了,嗅覺敏銳的投資者也會再重新進來。
而現在剩下的行業內人士就需要做兩件事:
一是對老舊影院進行升級改造。在影院的設計、布局、環境、視聽設備上進行升級和業態融合,增加非票收入。
如果老舊影院實在沒有改造價值,那就關門新建,在投資建設之前就規劃好影院的整體布局、設計風格、大小廳分配、業態引進、設備選擇等方面。
02
對于項目的決策變得更加科學和謹慎
前幾年行業高速發展,人們對新建影院的項目可以說是趨之若鶩,場地都是靠搶的,租金也隨之水漲船高,大家都想進來賺錢。
現在電影行業收入下降,投資人普遍會更加謹慎,投建之前要進行前期的市場調研,對項目的盈利情況、周邊發展、票房收入和回報年限進行理性地分析和預估,絕不可能像以前那么樂觀,“占地盤”這種心態更是基本絕跡了。行業的寒冬勢必讓投資者對于項目的決策變得更加科學謹慎。
03
影院的規劃設計更注重人文精神
現在影院的設計風格和整體布局正朝著富有文化和特色的趨勢發展,更多迎合年輕人的審美需求。現在有不少影院就做得很不錯,有民國風、童話風、海外風等等,或者是針對某一個電影或者主題來進行設計和布置,既有自己的個性,又凸顯獨特文化。
例如深圳某家金逸影城,占地10000㎡,在空間設計上頗有先鋒派藝術氣息,是用光影和材質,創造出一幅具有視覺爆發力的影院設計案例。
(圖片來源:生活科技館)
04
突出視聽效果、影廳特色、高效管理和品牌定位
早幾年,影院的標準其實并不高,影廳分配也不夠合理完善,多的是幾十個座位的小廳。現在看來其效益并不好。因此,現在新建影院時,必然要突出自身的獨特優勢——視聽效果。巨幕廳、IMAX廳會成為許多新建影院的選擇,他們都廣受年輕人喜愛。同時,也要設五十左右座位的VIP廳,覆蓋到各個觀影群體的需求。
具體細節上,就是銀幕亮度、清晰度,音效、座椅、影廳層高、空氣質量這些,普遍要有更高要求,設備安裝提高檔次,摒棄以前僅僅湊合用的想法,而要憑借不可替代的視聽享受來吸引觀眾,留住觀眾。
現在比較受青睞的有環繞聲、沉浸聲,影廳內安裝空氣質量優化系統,座椅選擇真皮軟座、真皮沙發,排距由原來的1.4米增加至1.5米甚至1.8米,座位更加寬敞。
為了有更好的觀影效果,巨幕廳需要很高的層高,目前標準的“巨幕電影”銀幕為22米寬16米高。東莞萬達國際電影城的IMAX影廳,高29.5米、長25.9米,有整整10層樓高。
小艾曾受邀參加開業儀式的上海世紀友誼影城,8個廳有5個都是特色。不僅全廳配置RGB激光放映、JBL音響、RealD Cinema精準銀幕、豪華真皮沙發座椅,真實還原電影本真視效,還單獨設有LUXE3.0銀幕+杜比全景聲+4K激光+12FL放映廳、DTS:X臨境音廳、ONYX-LED流光溢彩廳、VIP廳以及按摩沙發廳,同時在其他經營區域配備文化生活館、VIP休息區以及專享娛樂區,在視聽效果和觀影環境上可以說是走在前沿了。
(圖片來源:艾維電影圖庫)
05
布局上更多考慮影院相關經營業態的需求
如同單一為了看電影而來到影院的人不多了一樣,影院也不再只是單一放電影的場所,在經營上和過去有很大不同。現在單一放電影已經不足以支撐影院的日常運作。因此需要引進其他業態,跟娛樂、健身、簡餐、休閑等相融合,比如休閑吧、書吧、健身吧。還有不少影院在大堂放置了按摩椅、VR體驗設備、抓娃娃機、盲盒等等。也有的會在影廳開展沉浸式演出、特別劇場。
將影院與劇本殺結合的就有上海五角場萬達影城。去年8月,該影城推出沉浸式劇本殺品牌" 萬影尋蹤 ",將原有的影城大堂改造而成,設 4 個不同主題的游戲房間,玩家可通過大眾點評等線上渠道預約并到店體驗。
這些東西對影院來說比之前更加重要也更加需要,而且在不斷強化,但需要注意的是,是否引進其他業態、引進何種業態,需要投資者在場地規劃時就充分考慮,預先計劃,這樣才不至于影院建成后因為種種局限性而捉襟見肘。或許在將來的某一天,我們會發現影院將“基于電影”而又“超越電影”。
06
在場地及合作伙伴選擇上探索風險共擔的新形式
關于租金問題,以前的固定數額已經不再適用。往年票房高,場地受到哄搶,影院一年的租金能占據影院票房的20%~30%。如果把票房5%作為專項基金,3%為營業費,92%進行分賬,一般情況下影院最多只能拿到這部分的一半,也就是46%。
如果拿20%付房租,剩下的26%用來付水電費、人工費、設備投資,以及辦公費、招待費之類的其他費用,真正留下的收益著實不多。
按照輝煌時期的1000萬票房來算,雇20個員工,剩下的收益還能讓影院勉強度日。可實際上,現在全國影院營業率逐漸下降至50%以下,這種情況下還按照之前的投資思路,互相爭搶項目抬高場地租金,影院根本活不下去。
所以現在都在談減租降租。談租金也變得更加靈活。需要考慮影院和開發商如何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按照實際票房,和業主共同分擔,以票房收入百分比的形式來付租金,比如以票房收入的10%作為租金。這樣的方式就相對靈活,減少影院低谷時期的經濟壓力,不至于一下子陷入絕境。
電影行業作為唯一一種大眾可以頻繁消費的精神娛樂項目,受國家重視,也受老百姓歡迎,只要觀影需求存在,行業就一定會發展。只是說不會再有幾年前的輝煌。
大浪淘沙過后,剩下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投機者的退出也會讓電影行業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所以在這樣的艱難時刻,影投、院線、影管公司勢必要共擔風險,同舟共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電影行業的至暗時刻一定會熬過去,守得云開見月明。
(題圖來源:艾維電影圖庫,圖文無關)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