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除了雙創指數繼續創出幾年來的新高外,滬深300、中證500均創出了3年多來的新高。個股及小市值指數繼續調整。
主流寬基指數中領漲的創業板指漲1.58%、科創50漲1.24%;領跌的北證50跌1.37%、微盤股指數跌0.91%。
申萬一級行業指數中領漲的傳媒漲2.23%、通信漲1.99%、有色金屬漲1.87%;領跌的服裝服飾跌1.45%、綜合跌1.30%、農林牧漁跌1.22%。
(資料圖片)
1434只個股上漲,3643只個股下跌,漲幅中位數-0.87%。
大秦鐵路、華潤三九、上海石化、恒信東方(維權)、*ST高鴻等5只個股盤中創一年新低。
其中*ST高鴻盤中創出歷史新低。
寧德時代、紫金礦業、海光信息、陽光電源、北方華創、匯川技術、三一重工、中科曙光、藍思科技、億緯鋰能(維權)等206只個股盤中創一年新高
其中寧德時代、紫金礦業、海光信息、陽光電源、北方華創、匯川技術、中科曙光、ST華通、領益智造、浪潮信息等60只個股盤中創歷史新高。今天盤中寧德時代的總市值還瞬間超過了貴州茅臺,到收盤貴州茅臺總市值1.80萬億,寧德時代1.79萬億,僅僅差了100億。
大眾公用、福龍馬、杭電股份、中天精裝、ST復華、泰慕士、大龍地產、*ST高斯、*ST高鴻等9只個股跌停。
ST華通、上海電氣、浪潮信息、華工科技、環旭電子、TCL中環、納斯達、劍橋科技、養元飲品等52只個股漲停。
424只可轉債平均上漲0.33%,對應正股平均下跌0.39%。我的主倉20只可轉債平均上漲0.15%,對應正股平均下跌0.79%。
今天盤中賣出嘉誠轉債,買入天賜轉債。最終賬戶合計實際也是上漲0.15%。
今天可轉債行情是明顯的吃溢價,不管是全市場還是我的持倉,都是正股下跌可轉債上漲。短期內可轉債到底是殺溢價還是吃溢價,是很難判斷的。
今年的行情是非常割裂。大概是市場大了,資金有限,所以過去牛市的普漲行情,或者是一輪一輪的上漲行情,在今年再也看不見了。只看到的是以科技為首的所謂“小登股”如日中天,而很多以貴州茅臺為首的“老登股”,不僅不上漲而且還下跌。
滬深兩市5000多只股票里,名稱中含有“科技”兩個字的一共有496只,差不多占了10%。今年這496只名字里含“科技”的股票平均上漲了43.29%,遠遠高于全市場的33.36%。
今年不踩在科技賽道了,是很難跑贏指數的。即使前期領先的小市值,最近也顯出疲乏了。更不要說是可轉債了。那么是否要換賽道呢?
想起了2021年那次從堅持了幾年的白馬賽道換到可轉債,避免了后來好幾年白馬的調整,而且還在可轉債中收獲頗豐。但這樣的成功也是有巧合的成分。后來幾次嘗試都沒成功,
所以事后看都很容易的事情,當時其實都很難。要么早換,要么不換,最不濟的是行情到了高潮再換,正好吃到兩面耳光。
小登股不能看估值,就像當年PE100倍的海天味業一樣,但什么時候價值回歸,這條回歸之路要走多久,誰也不知道。就像保守的巴菲特放棄了美國的科技股,這幾年也跑輸了納指。
所以還是這句話:沒有最好的投資方法,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法。目前我還是死守著可轉債輪動。
說個題外話,今天在我過去的同事群里看到過去的同事帶著金婚的父母一起去了新疆旅游,不由得觸景生情,想起了過去我自己的父母在世的時候,不僅很少一起去旅游,而且還是聚少離多。僅有的幾次,還是我兒時父親帶我去北京,今天我自己也退休10年了,有充足的時間了,父母卻不在了。真的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上一篇:百勝中國(09987.HK)9月24日耗資626.37萬港元回購1.87萬股
下一篇:最后一頁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