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國家“十四五”重點工程、國家發改委產供儲銷體系建設重點項目——國家管網集團文23儲氣庫順利完成擴能。作為我國中東部地區最大的儲氣庫,文23儲氣庫自投運以來已歷經“六注五采”,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區域綠色低碳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分期建設
擴能工程提升保供能力22%
(資料圖片)
文23儲氣庫設計總庫容超100億立方米,工作氣量40.02億立方米,在我國中東部地區的天然氣調峰保供中占據核心地位。儲氣庫分兩期規劃建設,一期工程于2019年7月正式建成并投入運行;二期擴能工程作為提升儲氣能力的關鍵舉措,新建24口注采井、擴建現有注采站、新增4臺注氣壓縮機,以及配套建設4座叢式井場和相應的采氣集輸支干線。
隨著二期擴能工程的完成,文23儲氣庫新增庫容19.34億立方米,新增工作氣量5.2億立方米,日注氣能力增加800萬立方米,日調峰采氣能力增加650萬立方米,整體儲氣調峰能力提升22%。在冬季天然氣供應高峰期,儲氣庫日供氣量可滿足6500萬戶家庭的用氣需求,極大增強了其在天然氣供應保障中的作用,對保障華北地區和黃河流域的民生用氣、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科技賦能
構建全業務鏈智能運營
國家管網集團堅持科技賦能,加快推進文23儲氣庫國產化、智能化技術應用。通過自主創新與國產化改造,實現壓縮機組、三甘醇脫水裝置等關鍵設備國產化,有效提高設備運行的穩定性與自主性。
在智能化運營方面,文23儲氣庫運用激光甲烷遙測云臺、壓縮機遠程在線監測等技術,實現了遠程工藝調整切換、壓縮機一鍵啟停、地面井下安全閥遠程關斷等智能化操作,構建起覆蓋儲氣庫全業務鏈的智能運營體系,大幅提升運營效率與安全保障水平。
地下“糧倉”
筑牢能源安全屏障
作為我國中東部地區庫容最大、工作氣量最高、調峰能力最強的儲氣設施,文23儲氣庫自投產以來累計注采氣量超240億立方米,有效保障了區域能源供應和調峰需要,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華北地區天然氣穩定供應充分“蓄能”。
此次擴能工程的投運,進一步提升了天然氣“全國一張網”的儲氣調峰和應急保障能力。未來,文23儲氣庫將持續推進擴容擴能與達容達產,充分發揮冬季天然氣保供“地下糧倉”的重要作用,為優化我國能源結構、助力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
“十四五”以來,國家管網集團加快LNG接收站和地下儲氣庫建設,建成投運漳州LNG接收站、天津LNG接收站二期,完成金壇、劉莊、文23儲氣庫等擴能達產項目,新增儲氣能力近50億立方米,為我國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下一篇:最后一頁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