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10家定制家居企業總營收僅略超200億元,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
定制家居企業上半年總營收下滑,預計全年營收或不及去年
定制家居企業的業績下滑趨勢仍在持續。隨著8月半年度財報披露窗口期的結束,十大定制家居品牌已全部公布上半年經營數據。與2024年上半年相比,今年同期行業營收格局未出現根本性變化,歐派家居、索菲亞、志邦家居仍位居前三名,但行業整體總營收僅略超200億元,規模收縮的態勢較為明顯。值得關注的是,盡管部分企業虧損幅度有所收窄,甚至實現了業績增長,但其降本增效的手段卻更為隱蔽,諸如以削減研發投入、減少薪酬福利、縮減員工規模等方式換取短期業績改善的做法越發突出。
(資料圖片)
■新快報記者 梁茹欣 文/圖
定制家居企業營收分化顯著
今年上半年定制家居行業營收前三名的格局雖明確,但企業間營收規模差距顯著。歐派家居憑借82.41億元的營收穩居行業第一名,索菲亞以45.51億元的營收位居第二名,營收規模不足歐派的六成。
緊隨其后的是志邦家居、尚品宅配、金牌家居,這三家營收規模彼此接近,上半年營收分別為18.99億元、15.52億元、14.69億元,但與前兩名相比,已形成明顯斷層。更靠后的好萊客、我樂家居、頂固集創、皮阿諾,以及新三板掛牌的瑪格家居,營收則始終徘徊在10億元以下。其中瑪格家居以2.56億元的營收處于末位,與頭部企業的營收規模差距懸殊。
相較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增長的企業數量有所增加。營收增速方面,今年上半年僅我樂家居錄得正增長,增幅為1.8%;而皮阿諾下滑最為顯著,降幅超40%。歸母凈利潤方面,歐派家居、我樂家居、頂固集創、尚品宅配4家企業呈增長態勢,瑪格家居則下滑幅度最大,其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3039.5萬元,較去年同期暴跌9802.32%。瑪格家居的營收自2021年起已連續4年下滑,凈利潤同樣呈現同步下行態勢。
從整體來看,上述企業總營收僅略超200億元,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盡管定制企業下半年業績在全年中占比往往更高,但結合當前情況初步推測,全年總營收仍可能低于去年。
企業增利更傾向于“降本增效”
這些定制品牌將自身收入下滑歸結于消費市場承壓、渠道轉型挑戰等多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年家居以舊換新政策在全國多地深化落地,刺激存量房更新需求釋放,頭部企業憑借合規性與供應鏈效率,率先受益于政策紅利,帶動零售渠道修復。中金公司于今年1月發布的報告指出,2024年家裝補貼政策的拉動系數為1.17至1.75,當年10月份及11月份龍頭家居企業訂單及銷售均出現明顯回暖,補貼力度擴大或將拉動系數繼續上升,2025年行業有望恢復增長趨勢。
不過,有從業者向新快報記者表示,與去年相比,今年上半年國補政策帶來的銷量增長不及以往。歐派家居也在半年報及業績說明會中提到“國補政策對業績的帶動以對沖壓力為主,未完全扭轉收入的下行”。今年上半年,新房銷售同比進一步降低,以新房銷售帶動的家居增長模式逐漸失效。盡管以舊換新補貼政策階段性拉動了剛需,該公司從2024年至2025年通過國補以舊換新獲取了70多億份訂單,預計實現約35億元的收入轉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收入下滑幅度,但未能完全抵消市場需求萎縮的影響,公司實際收入仍呈下降趨勢。
相較依賴政策紅利,不少企業今年上半年更側重內部經營優化,降本增效被頻繁提及。新快報記者對比前述營收或凈利實現增長的企業發現,部分企業雖表面宣稱通過工藝優化、技術改造、管理升級等方式提升了業績,實際上暗地里采取了削減研發投入、減少薪酬福利、縮減員工規模等做法。
以我樂家居為例,該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6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8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9231.01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03.18%(剔除上年同期股權激勵計劃攤銷費用對凈利潤的影響金額后,同比增加43.87%),成為業內少數營收凈利雙增的企業。該公司在半年報中將增長歸因于中高端品牌定位、渠道優化、零售能力強化及降本增效等多重舉措。
但深入分析費用數據可見,我樂家居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研發費用均出現顯著下降。其中,其研發費用從2024年上半年的3429.75萬元驟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938.96萬元,降幅高達43.47%。顯而易見,相較于營收僅1.80%的微增,這種全方位、大幅度的費用削減,成為推動凈利潤翻倍增長的主要因素,對業績增長的實際作用或更大于公司所提及的其他經營策略優化。
類似的還有上半年“增利不增收”的頂固集創,其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004.85萬元,同比增長307.76%,但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則分別下滑21.76%、5.62%、20.16%,費用削減對凈利增長的拉動同樣明顯。
存量市場增長點仍未落地
近些年,隨著整家、整裝等業務模式的深化推進,軟體家居與定制家居的傳統界限持續消弭,行業融合態勢越發顯著。頭部企業紛紛突破品類壁壘,例如,顧家家居、夢百合等逐漸向大家居、定制領域延伸,跨領域競爭與協同成為市場新常態。在此背景下,今年上半年顧家家居在營收與凈利潤的規模上均超過歐派家居,直觀反映出行業融合趨勢下頭部企業競爭的持續升級。
另一方面,盡管業內普遍認為,二手房交易帶來的裝修需求及存量房規模累加帶來的自然翻新需求,將成為家居企業主要業績增長來源,但這部分潛力目前尚未完全轉化為企業營收的新引擎。
歐派家居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其客戶結構中在不同層級城市差異較大,高線城市(如廣州)二手房與舊房改造(存量房翻新)兩者合計占七八成,新房占比僅一兩成;低線城市以新房為主,二手房為輔,舊房翻新很少;中線城市處于兩者之間。該公司坦言,存量房翻新是未來潛力所在,但目前整體比例不到10%,當前的舊改消費需求主要集中在廚衛等局部整改。
目前企業多處于存量市場的前期布局階段,能否真正轉化為實打實的競爭優勢和業績增長,尚需時間來驗證。例如,索菲亞自2022年開始逐步推出櫥柜、系統門窗、衛浴、家用電器等品類,搶占舊改流量中的高頻需求產品,同時加強與裝企合作推行新業務模式,以社區為支撐開發多業態門店等,但這些布局尚未顯現出顯著的業績拉動效應。
上一篇:今日要聞!廣州黃沙水產中心下周一正式開業 舊市場八成商戶已進駐
下一篇:最后一頁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