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新一期履約期將于今年年底截止,但全國碳市場并未如以往走出履約行情。
今年10月份,全國碳市場呈現放量下跌趨勢,截至10月31日收盤,全國碳市場綜合價格收盤價為51.96元,較上月最后一個交易日下跌10.37%。同時成交量大幅攀升,10月,全國碳排放配額總成交量4156.25萬噸,雖然交易日比9月減少,但成交放量近三成。
復旦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監測的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碳排放配額(CEA)的日均收盤價約為54.76元/噸,相較于9月的日均收盤價62.51元/噸大幅下跌12.4%;日均成交量為172.14萬噸,相較9月的148.64萬噸增加15.81%。履約期將至,10月全國碳市場交易較為活躍,連續多個交易日成交量突破百萬噸。
該研究中心發布的碳價指數同時預計,11月CEA價格指數仍將下行,其中買入價格預期為47.59元/噸,賣出價格預期為55.42元/噸,中間價為51.51元/噸;買入價格指數為118.98,下跌14.08%;賣出價格指數為125.05,下跌8.59%;中間價格指數為122.18,下跌11.19%。
針對近期全國碳市場價格波動,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夏應顯近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回應稱,“碳價是通過交易行為由市場自發形成的,主要受供需關系、市場預期、交易行為以及市場心理等多重因素影響,短暫的波動也是正常的?!?/p>
據透露,生態環境部將進一步貫徹落實《關于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加強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意見》部署安排,加快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進一步強化碳市場的定價功能,推動形成更好反映真實減排成本的碳價,努力實現碳減排資源配置效率的最優化和效率的最大化。
具體來看:一是擴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覆蓋范圍,到2027年基本覆蓋工業領域的主要排放行業。二是實施配額總量控制和有償分配。逐步由強度控制轉向總量控制,穩妥推進免費和有償相結合的碳排放配額分配方式,有序提高有償分配的比例。三是逐步收緊配額。加強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與產業政策的協同,提升配額的稀缺性,推動碳價更精準、更全面反映我國的減排成本,為重點行業結構優化、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更加明確的價格信號。四是加快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建設。建立科學完備的方法學體系,加快重點領域方法學開發,有效服務社會自主減排和“兩山”理念的生態價值轉化。五是努力提高全國碳市場活力。探索開發與碳排放權和核證自愿減排量相關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逐步豐富交易主體的類型和數量,加強市場的交易監管。
下一篇:最后一頁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