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10年前,標致和雪鐵龍在國內依然是風光無限的。法系車優雅另類,別具匠心,沒有德系車的“刻板”,沒有日系車的“吝嗇”,沒有美系車的“霸道”,的確很能吸引一種外貌協會及熱愛法國文化的用戶。
標志4008
雪鐵龍天逸C5
【資料圖】
最早的明星車,最快的難兄弟
想當年,神龍公司是國內最早實施“雙品牌”戰略的企業之一,擁有東風標致、東風雪鐵龍兩大合資品牌。然而法系車在中國市場表現在和水土不服作戰,路轉粉、粉轉黑成了一種奇葩的風景。法國包包天下第一,可是法系汽車不是包包,養護維修,消耗油錢,迅速貶值,當購車者在使用環節上感到絕望,這個品牌就不可能再有良好的口碑。
沒有了新一代的車主,退出就是遲早的事情。很不幸,盡管標致和雪鐵龍依然有消費者,卻也成了部分人眼中的華而不實、沒落貴族的代名詞。標致品牌從年銷超40萬臺下滑至5萬臺,其母公司神龍集團也從巔峰期70萬銷量,跳水至年銷僅10萬余臺。2019年起,神龍將旗下東風標致和東風雪鐵龍4S店進行合并,以實現集中優勢,避免分散作戰,但結果對標致與雪鐵龍的銷量提振都不明顯,還給人感覺戰略縮水,搭臺過日子的感覺。
總想教育市場,只會被市場教訓
據乘聯會數據,2022年7月,東風標致4008的銷量是1600多臺,在全國的乘用車包括SUV/轎車的排行位于236名。同樣是緊湊型的SUV,CRV的銷量是21743臺,榮放是15805臺,銷量都在東風標致4008的十倍以上。十倍是什么概念?作為消費者,為什么放著排行一二的SUV不選,而要買東風標致4008呢?這難道是4008的品牌魅力特別強大嗎?
在國內一家大型汽車APP可以看到,標致4008的得分是3.83分,內飾表現最為出眾,超過87%的同價位車系;可是舒適性表現遜色,低于79%的同價位車系。尤其是相比于日系車如榮放、皓影、CR-V、威蘭達這些,標致4008的空間都是最大的劣勢。試想,作為家用車尤其是SUV,竟然不能在空間和舒適性上獲得好評,那么這輛車再好看都是無法獲得主流市場的。國人買車,都是希望同等價位空間最大,買到就是賺到。如果非要去和消費者解釋,因為技術、操控、成本原因,所以空間不能太大,“小才更美”,消費者立馬會掉頭走人。
除此之外,諸如其儲物空間、配置、油耗、隔音的缺點,每一樣都是家庭用戶的死敵。這些方面如果不能做到第一陣營的水平,那么就只能等著被人冷落,被市場收拾了。
“產品更中國”是不是太遲了
市場對于標致和雪鐵龍的“傲慢”一直頗有微詞,這已經不是秘密。不愿意主動讀懂中國人,那產品是不是也要跟著中國的狀況來開發?很遺憾,沒有。標致和雪鐵龍全球引進產品緩慢,在中國市場本土化研發同樣太弱,面對日系這些車型豐富的對手,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
為了能夠重回主流賽道,神龍一直在折騰。2020年10月24日,在2020神龍汽車文化節上,神龍公司發布了元+計劃,力圖在產品、營銷、服務、運營四方面戰略上全面升級。神龍汽車的東風雪鐵龍、東風標致兩大品牌合計將在未來5年內推出14款全新車型。然而兩年過去了,所謂“成功車型”無從談起。何況5年14款,平均一年3款不到,相比于百花爭放的自主品牌,標致和雪鐵龍還能有什么存在感呢?
產品更中國、增配不加價、服務更信賴,類似口號被神龍公司不止一次談起。然而現實是,有數據表明,2015年到2021年,東風雪鐵龍的銷售網點從1423 個下降至186個,東風標致的銷售網點從1515個下降到211個。標致的經銷店全面萎縮,目前往往也就是一線城市或者省會還能找到一兩家的蹤影,其余的根本就沒有了蹤跡。至于經銷商則反應,賣一臺虧一臺,拼命降價促銷,無非是還想獲得市場有幻想的群體,同時也為了年底能獲得廠家的返傭。如此惡性循環,消費者還有多大信心去繼續支持標致和雪鐵龍的產品,二手市場上,法系車又如何可能保值呢?
文/黃鈺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