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守一
“理想汽車總裁套現超9000萬元”,最近登上熱搜。
任何一家企業高管大規模拋售股票,總是容易被解讀成利空,尤其是當減持變成持續性動作的時候。一次兩次,還可以解讀成高管只是臨時缺錢,但三次四次,就很難消除他不看好公司前景的聯想了。
(資料圖片)
而理想汽車執行董事兼總裁沈亞楠,從去年12月開始,陸續多次拋售該公司股票,今年9月未過半,已經連續兩次拋售。這么密集減持,也難怪引起各方注意。
不管沈亞楠自己對套現有怎樣的解釋,這都已經成為又一個證據——作為新能源車代表企業之一的理想,最近確實不太理想了。
01
數據是硬道理。今年8月,理想汽車共交付4571輛,同比和環比分別下降51.5%和56.1%。而這個數據,在新能源車領域已經排不上號了。
按照新能源市場今年8月的數據,排名第一的比亞迪有近17萬輛,占據了31.9%的市場份額。向來被相提并論的“蔚小理”三家,蔚來排名12,交付10677輛;小鵬排名15,也有9578輛。
從這個銷售排行,能直觀感受到理想所面臨的殘酷外部環境。作為國產新能源車的先行者,“蔚小理”曾經享受過不少行業紅利,可是還沒到真正收獲的時刻,市場已經進入下半場。各種“造車新勢力”以及傳統車企,都在進軍新能源車領域。
除了這個榜單里的廣汽埃安、長城、長安、一汽等之外,奔馳、寶馬、奧迪這些傳統高端品牌,也在紛紛推出純電動新車型。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外部環境之下,任何新能源車企都會是不進則退。即便能勉強維持現狀,資本市場對其的估價邏輯也會改變。
不久前,股神巴菲特連續減持新能源車龍頭公司比亞迪的股票,一度也上了熱搜。新能源車領域已成霸主的比亞迪在股神眼里拋售都成了最優選,前15都進不去的理想,當然就更值得懷疑了。
市場和現金面前,談理想和情懷都是奢侈的,正視市場和行業大環境,才是生意人的本能。在這個層面看,倒是能理解沈亞楠的持續拋售。
02
具體來看理想汽車自身,最近也是麻煩不斷。
本來11月初要交付新車理想L8,對于過于依賴單款理想ONE的車企,這是很關鍵的一步棋??墒菦]想到,這步棋走得很糟糕。
盡管理想公司在今年年中財報電話會和今年8月交付量新聞稿都曾提到,要在11月份發布理想L8,理想ONE會逐步退出生產線??墒窃诰€下銷售環節,這一信息并沒有和消費者做好充分溝通。
現在很多理想ONE的車主在各大網絡投訴平臺發起集體投訴,僅黑貓投訴平臺關于理想汽車投訴量就達到2077條,絕大部分還是處理中的狀態。公司的應急公關能力,由此也可見一斑。除了線上,還有的消費者直接線下拉橫幅、穿著印有韭菜圖案的襯衫維權。
消費者抗議的主要理由,是買理想ONE時并沒有被明確告知,這款車會很快成“絕版車”,而且目前還在降價2萬銷售。消費者抗議“欺騙銷售”“傷害車主利益”,要求“賠償”“退款”“換貨”。
車企產品升級換代,受到一些老車主抗議,之前別的企業也曾遇到過,比如小鵬汽車在2018年更新小鵬G3時就曾有類似場景。只不過,在企業處于整體上升期的時候,這些波折激起的水花就會小一些,而理想在整體銷量下滑的情況下,再遭遇四面楚歌,其壓力也就可以想象。
理想One本是理想安身立命的唯一爆款,新上的理想L9、理想L8前景如何,現在還難以預測。但直接的競爭對手中,蔚來有6款車型,小鵬有4款車型,抗風險能力,顯然都要超過理想。
車型對比直觀反映的是背后研發成本???021年的研發投入,理想是29.06億元;小鵬是41.14億元,蔚來則為45.92億元。
由此也不難感受出,造車真的是個燒錢的游戲,早期集中力量搞出一個爆款,確實能收獲一定的行業紅利。可是當市場競爭漸趨激烈,沒有足夠的資本,沒有足夠多抗打的產品,沒有實打實地搞好供應鏈,這個造車游戲是很難玩下去的。
理想目前正在盡力擴大產能,已經在重慶開建第三家工廠,同時加深了與供應商的合作。不知道在新能源造車的下半場,理想之路還能走多遠。但在這個節骨眼上,理想總裁接連減持股票,對企業說,確實不是一個好征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