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市民參加腌菜活動 徐楠 攝
“每年到了冬天,就喜歡吃些酸甜可口的腌菜。”11月17日,市民張春燕和朋友們圍坐一起,將提前備好的冬儲菜清洗干凈,著手制作腌菜。隨著入冬后氣溫持續走低,中心城區不少家庭陸續開啟腌菜、醬菜、酸菜制作,或是購置專用腌菜壇,或是搬出珍藏的“老缸”,用傳統風味迎接冬天的到來。
家住集寧區銀海新苑小區的73歲李愛云老人,每年都會腌制大量醬菜,除了自家食用,還會分給兒女們。在她看來,冬天腌菜是刻在骨子里的傳統,更是一場莊重的“入冬儀式”。“以前物資匱乏,冬天難吃到新鮮蔬菜,秋天囤菜、冬天腌制是家家戶戶的常態。”李愛云回憶,腌菜手藝是從母親那里學來的,選菜、晾曬、清洗、分層碼鹽、加調料包、壓石發酵,每一步都不能馬虎。她特意保留著一口老式腌菜缸,從農村搬到城市,從平房住進樓房,始終舍不得丟棄。“孫女總說這缸子是家里的‘古董’,但用它腌出來的菜就是格外香。”李愛云說。
如今,腌菜的意義早已超越“儲備食物”的初衷。對于年輕人而言,它更多承載著情懷與鄉愁,成為冬日里獨有的生活“浪漫”。“從小到大,每到冬天,餐桌上就會有我媽媽制作的小咸菜。現在我也成家立業了,就想學著媽媽的模樣,給我的孩子制作屬于他的‘童年記憶’。我特別享受親自挑選蔬菜、處理食材、按照步驟腌制的過程,也享受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創造的樂趣。一口酸爽脆嫩的腌菜,配上一碗熱騰騰的粥,是冬天最樸實溫暖的幸福滋味。”今年36歲的李靜說。
除了家庭腌制腌菜、醬菜、酸菜,社區及各類服務機構也紛紛組織腌菜活動,讓居民聚在一起分工合作,交流技巧、分享經驗。市民王娜就是在社交平臺刷到醬油泡菜教程后,報名參加了朋友公司組織的腌菜活動。“從網上學了配方,現場跟著大家一起實操,每一步都做得特別認真。”王娜表示,“不僅收獲了親手制作的泡菜,還提升了動手能力,要把做好的泡菜分享給朋友,讓日子更加有滋有味。”(徐楠)
[責任編輯:賈小燕]
上一篇:每日資訊:俞敏洪賀信翻車被指“無法共情” 新東方股價四連跌陷增收不增利
下一篇:最后一頁
責任編輯: